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公益活动

我们的节日·端午说说端午节的这些兰州美食

21-06-10 16:4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编辑:宋芳科

  我们的节日·端午 说说端午节的这些兰州美食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节日都离不开吃。端午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与吃关系密切,结合历史传说、民间习俗、地方特产等众多因素,兰州产生了多样带有端午节特色的食物,同时伴生了与端午节美食相关的讲究。来,听听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兰州民俗专家邓明和兰州地方文化研究者孔祥魁给大家说道说道。

  邓明介绍,端午节的应时食物首先是粽子。粽子又叫作“角黍”,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老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粽子的馅料因地方特产和人们口味的不同而有分别,北方多包红枣的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老兰州人包的粽子主要是纯糯米和红枣馅的。由于兰州不产粽叶和糯米,早年交通运输不发达的时候,包粽子的人家不是太多,粽子主要是商户们卖的居多。那时候兰州人更多的是做粘糕,粘糕也叫晶糕,主料是糯米,嵌入红枣、玫瑰花,蒸熟,镇压使瓷实,切片红白相间,晶莹可鉴,故称为晶糕。抹上蜂蜜,撒上白糖而食。此外,兰州人端午节还吃绿豆糕、鸡蛋糕,绿豆糕是用绿豆粉为包皮,白糖豆沙为馅烤制而成,绿豆性凉,败火。各家蒸好粽子、晶糕馈赠亲友,相互品尝,也有夸耀烹饪技艺的意思。这种食俗从古诗文中可以看到,清代兰州回族诗人马世焘的《角黍》诗云:朝来玉粽又同尝,节届天中兴倍长。本是黍抟三角好,居然粉斗一团香。采菱人至形相似,新艾糕成味并芳。却爱多缠菰叶好,儿童争食最清凉。

  粽子历史上也叫粽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食物。后又增加了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历史传说,使这种节日食物增添了很多文化内涵。

  “相对于城里人,端午节时兰州农村的人吃甜醅子。”兰州地方文化研究者孔祥魁说,由于兰州地处内陆,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兰州一带农村的人就利用自产的材料做端午节食品甜醅子。这种食物的原料是莜麦,兰州人把莜麦叫玉麦子。人们把莜麦舂皮后煮熟,拌入甜酒曲后发酵而成。其味甘甜,略含酒香。

  端午节时少不了饮雄黄酒,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因为此酒有解虫蛇毒、杀虫、祛痰的功效。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酒的流行与一个历史传说分不开,相传法海和尚哄骗教唆许仙在端午节那天让白娘子喝下了雄黄酒,显露出原型。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彭维国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脱贫攻坚答卷】灵台县白草坡村:产业之花遍地开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脱贫攻坚答卷】灵台县白草坡村:产业之花遍地开
  • 兰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召开“三个规定”公开承诺大会 兰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召开“三个规定”公开承诺大会
  • 图解|领导班子换届年,甘肃“十严禁”划定纪律红线 图解|领导班子换届年,甘肃“十严禁”划定纪律红线
  • 兰州公交“红色记忆15路专线”启动 兰州公交“红色记忆15路专线”启动
  • 老得优雅 旧得有味 住着舒服——实地探访兰州老旧小区改造情况 老得优雅 旧得有味 住着舒服——实地探访兰州老旧小区改造情况
  • 兰州市开展医疗机构废水废气免费检测活动 兰州市开展医疗机构废水废气免费检测活动
  • 第二批陇南文县异地搬迁群众落户兰州新区 第二批陇南文县异地搬迁群众落户兰州新区
  • 任振鹤在舟曲县调研山体滑坡险情处置时强调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注重科学预防综合施策 切实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任振鹤在舟曲县调研山体滑坡险情处置时强调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注重科学预防综合施策 切实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尚俭崇信,守护阳光下的盘中餐”甘肃
2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脱贫攻坚答卷
3   兰州市大数据管理局联合校企共建新一代
4   戴超主持召开定西市与中央企业合作项目
5   甘肃省副省长张锦刚在定西市调研
6   甘肃非遗人盼多元“云晒艺” 唤职业教
7   甘肃肃南:打造“巴尔斯”文旅小镇
8   绿染敦煌大漠 游人如在画中
9   甘肃“新农人”吆喝“土味”寄乡愁 返
10   “联勤军医老区行”赴甘肃会宁医疗分队
11   兰州“不来即享”服务系统助力中小微企
12   大学毕业旅行“丝路游”受追捧
13   兰州智慧城市研究院揭牌成立
14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脱贫攻坚答卷
15   兰州市大数据管理局召开“三个规定”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