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公益活动

兰州:提升“三基”建设 夯实文明堡垒

22-10-13 10:03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编辑:宋芳科

  原标题:兰州:提升“三基”建设 夯实文明堡垒

  协商议事现场

  居民领到不动产权证

  驻守干部参与社区基层治理

  “小区的变化有目共睹,环境越来越好!不仅是我们小区,整个兰州的环境也有质的飞跃!”家住雁南路安居小区的刘霞对这个居住了12年的小区越来越喜欢了。过去,噪声扰民、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如今,这些行为已逐步减少,小区整洁美观、井然有序。

  变化缘何而来?归根结底还是兰州的文明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近年来,我市以提升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的“三基”建设为抓手,夯实文明堡垒,使得邻里更和睦、幸福感更强!

  1 健全优化基层党组织 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时代课题,聚合社会各类组织、各界人士力量,着力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共建共治,只是简简单单的4个字,却包含着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各方面的工作。”党的二十大代表、白银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兰伊即将赴京参会。这些年来,在刘兰伊的带领下,白银路街道以“党建共享家”为平台、“三社联动”为抓手,以“街长制”为依托,打造“三进网格”工作模式,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打造出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真正实现了为民服务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尤其是白银路街道甘家巷社区“小蜜蜂驿站”的建成,促进了居民自治体系,提升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识,充分调动居民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新业态群体、社区居民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并培育出了一批热心公益、有服务能力、可持续提供优质社会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新业态群体,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满足社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让居民有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快递员总爱说我们送的不是快递,而是快乐。过去是我们给别人带去快乐,如今社区也为我们提供帮助和快乐。天气慢慢冷起来,我们的心却是热乎的!”说话的这位是快递员刘勇,从事快递配送工作4年的他今年刚在兰州安了家,性格开朗健谈的他告诉记者,他的快乐来源正是甘家巷社区的“小蜜蜂驿站”。

  为了精准服务快递、外卖、网约车等新就业从业人员,甘家巷社区深挖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银行网点、小区物业、快递外卖营业网点等资源,分别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辖区沿街银行网点、街道政务大厅等建立多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为他们免费提供避暑取暖、歇脚饮水、手机充电、学习交流、无线上网、阅读等服务。“小蜜蜂驿站”不但提供了“固定的服务”,还在不同的时间点为新业态人群送去“定制版”的特别关爱。例如,在今年夏天特别热的时节,为快递小哥等新业态人群送去脖颈小风扇等。

  2 解决居民最关切的问题 构建和谐温馨家园

  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路上,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像绣花一样精细精致精美地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在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具示范性上推动城市综合素质和整体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不断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和公共服务高效化。

  “等了这么多年,我的红本本终于拿到手了!”近日,八冶家园的居民王先生紧握着崭新的产权证书,满心欢喜地向记者展示:“小证件,大心事,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拿着这本证,心里踏实多了。”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本小小的产权证,却是困扰不少居民的心病。近年来,我市对准症结,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化解工作。截至今年4月,兰州市共开展了三轮全覆盖摸排工作,累计摸排历史遗留“登记难”项目774个、住宅总套数32.6万套,完成首次登记22.94万套,首次登记率70.2%;首次登记化解率60.1%,带动化解19.62万套;转移登记化解率50.74%,带动化解16.58万套;转移登记9.41万套。全市相关单位、街道社区正全面聚焦消除居民不动产登记难所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居民的合法权益,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对于基层组织的基础工作而言,解决邻里纠纷、暖气漏水、下水道堵塞、小区环境脏乱、停车难等方面的难心事都是基层社区面对的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让群众为社区治理的结果“点赞”并非易事。

  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围绕“培育居民协商共识,搭建协商平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要求,搭建“畅谈客厅”平台,优化“畅工作法”,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作用,引导志愿者转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促进辖区矛盾纠纷化解,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共同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这不,最近就帮着辖区的居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畅家巷126号-138号建于1980年,小区共有7个单元126户,因该小区为老旧楼院,常年上下水管道不通,下水管道经常堵塞,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今年9月,畅家巷社区组织辖区居民代表、老旧楼院改造项目部甘肃六建工作人员到小区院内现场进行协商,施工方现场介绍了目前下水管道施工无法深入地沟作业,如果强行施工将会直接影响楼体安全。

  为了更好地解决此问题,畅家巷社区还积极联系甘肃六建项目负责人,商议请评估公司进行安全评估,同时对楼体下主管道尽可能更换,再免费为1楼至3楼的管道进行疏通,这样就能改善下水堵塞的问题。每半年组织居民集资进行一次清掏,这样的协商结果得到了现场居民的支持。

  3 不断提升基层组织执行力、号召力、组织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10月12日上午,任家庄街西社区书记张震和民政救助专干柴偲将米面油和冬衣搬到三轮车上。柴偲告诉记者,社区有5户特困供养人员,均是孤寡老人、残疾人,逢年过节、入冬入暑,都会给他们送去物资,每半个月还要入户帮他们打扫卫生等。

  这边柴偲核对物资数量,那边就业专干张伟拿着抹布擦起了车,这崭新的三轮车可是张伟的心头爱。过去,社区没有三轮车,运送物资、忙前忙后时还得向别的社区借。今年,社区依托社工委平台壮大社区力量,将辖区企业、爱心居民纳为社工委成员。时登芳和石建英两位社工委成员见社区运送物资不方便,于是两人各为社区捐赠了一辆三轮车。物资核对完成后,张伟开着三轮车、拉着物资向着特困户家的方向开去。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快补齐基层治理短板弱项,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基本能力建设,充实壮大社区工作力量,全方位提升社区各项功能,着力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使“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成为机关干部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有力推动实现基层组织增活力、党员干部受教育、居民群众得实惠、社区治理上水平。

  “祁主任,接到单位通知,本人到社区报到,请主任安排工作!”

  “李鹏于10月12日至23日到社区报到,请主任安排工作!”

  “我下周继续驻守社区,请主任安排工作!”

  ……

  这样的信息在任家庄街西社区驻守干部群内不断弹出,社区主任祁国刚看着群里的名单,立刻落实人员工作的安排。“有了驻守干部的加入,壮大了社区人员队伍,大大提高了社区基层治理的能效。”

  我市按照“居住在哪里、就驻守在哪里”的原则,组织机关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来自不同单位不同行业的驻守干部充分发挥集结快、流动少、情况熟、资源广的优势,帮助社区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社区居住环境。家园式的驻守还能随时随地为身边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大家从“熟悉的陌生人”成为共驻共享的“好邻居”,为织密织牢社区防控网奠定了群众基础。也探索形成了一批以社工委、网格党建、驻守干部为代表的新机制新平台,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和新格局。

  家住仁恒美林郡小区的苏惠兰,每天都要在小区里的花园内健身跳舞,虽然已进入秋季,但是院子里依旧绿意葱葱,出入小区大门时也主动配合驻守干部们进行“一扫三查”。“我的女儿也是一名驻守干部,我知道这些在门口站岗的驻守干部们也是院子里的邻居,他们为我们站岗执勤,我们也应该配合他们的工作。”提起疫情防控期间干部驻守社区,苏大妈感慨颇深:“大家响应政策居家,驻守干部们却天天在外忙活,又是帮我们联系菜市场送蔬菜进小区,又是在核酸检测时维持秩序,对我们有求必应,真的很感谢!”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雨欣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