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专题活动

指尖乾坤 一影千年——环县皮影绽放时代新韵

23-06-26 06:5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宋芳科

  一块表演幕布,一束灯光,手持不同造型的皮影,身后各种乐器奏起,配合着声情并茂的唱腔……光与影的交错下,五彩斑斓、不同形象的皮影在演出者操纵下翻转着各种动作,投在表演幕布上,光影流转之间,一场环县皮影的表演就此拉开帷幕。

  仲夏时节,环县环州故城里,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如期举行,一场场皮影戏,让观众感受流传了千年的光影之美。

  悠悠环江水,浓浓非遗情。环县皮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曾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走出国门,在意大利、德国、俄罗斯、荷兰等国家展示了中国民间的独特技艺。被称为“东方民间文化的活化石”“东方魔术般的艺术”。

  台前的光影盛宴

  “一口唱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是对环县道情皮影戏最生动的写照。当灯光暗去,音乐响起,被灯光照得泛黄的幕布上,人物、走兽、房屋等皮影道具依次登场,神奇的光影世界在观众眼前渐渐展现。紧张热烈的锣鼓声中,人物故事上天入地,观众的情绪也随着皮影戏那方寸小人的命运起伏跌宕。

  随着一阵清脆的鼓声响起,环县环州故城的皮影馆的观众都向幕布聚拢过来。环县道情皮影戏市级传承人许明堂和他的戏班子一起,为大家带来皮影戏《长寿山》,幕布上光影交错,演员通过一张张皮影道具,在方寸间营造出瑰丽的大千世界,演绎出一个绝美的经典故事情节,让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喝彩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

  “第一次现场看皮影戏,很震撼!虽然还不太能看懂,但这个表演手法和腔调让我耳目一新。”河南周口的游客轩丽敏和朋友们刚刚看完一场皮影戏,连连称赞。“几块皮影,两三根竹棍,就能演绎一个出神入化的故事,细节处理还特别到位,真是了不起。”孩子们看得合不拢嘴,大人也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台后的时光沉淀

  环县人民都很喜欢看皮影,每到过年都会请专门的戏班子来演一场皮影戏。环县道情皮影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一支,是“借灯传影配声以演故事”的民间戏曲,也称“影子戏”“灯影戏”。

  皮影是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主要表演道具,同时也是具有独立观赏价值的雕刻艺术品。皮影是用牛皮雕刻而成的一种人物的样子,人们都叫他“牛皮娃娃”。继承了我国古代汉化像石、画像砖的造型风格以及民间剪纸的造型传统,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刻画。线条流畅挺拔,雕刻精致,着色绚丽。

  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张治文已经雕刻皮影30多年了。现在,他是环县为数不多的皮影雕刻传承人之一。环县皮影制作讲究精细,做完一件得意之作,选皮、过稿、潮皮是最基本的工序,雕刻时张治文时常要十几把刀不停转换,后续还有雕镂、敷色熨平等20余道工序。“一张皮影要经过几千刀的雕刻,是一个复杂且奇妙的过程,在雕刻期间容不得丝毫分心,必须一气呵成。”张治文一边伏案雕刻一边像前来观看的游客介绍。

  雕刻是传承,传唱也是艺术。环县皮影的唱法很独特,集中华皮影之大成,撷当地道情曲艺之精华,民间俗称“老道情”。五六人一班,挑线者俗称“前台”,一人兼演唱、道白和挑线表演,后台几人每人掌握二三件乐器进行伴奏,同时兼顾应声旁白、帮腔嘛簧。

  “新时代新环州五彩斑斓,好日子幸福路国泰民安;吼一声老道情把党来赞,感党恩跟党走初心不变。”环县皮影民俗文化节开幕式上,年逾古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爱邦明亮的唱腔打动了很多人。节会期间,他和他的团队坚持一起演奏最具环县特色的皮影戏,为传播皮影艺术不遗余力。

  刘爱邦出生在道情皮影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从小就受到道情皮影艺术的熏陶。他不仅掌握前台演唱、表演技巧,同时还学习简谱,掌握了二胡、四弦等伴奏乐器,是环县道情皮影艺人中为数不多吹拉弹唱四技全通的识谱艺术家。

  “他的演唱优美动听,咬字清晰,其表演灵动自然,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是环县道情皮影艺术界的知名艺术家之一。”说起这个环县皮影界的老泰斗,大家都竖起大拇指。他数十年如一日,将道情皮影艺术做为终身事业,将传奇故事演唱给观众,将百态世情演绎给乡亲,让道情皮影艺术这棵小草坚韧、顽强的繁衍生息在这片黄土地上。

  传承中焕发新生

  千百年来,古老的环县道情皮影与关陇文化相依、与族群文化相融,以五尺“纸亮”为舞台,借灯、舞影、和声、传情,把民间音乐、工艺美术和口传文学完美融合,演艺百姓故事,传递人间大道,成为当地人民倾诉内心情感、追求精神生活的寄托。

  “过去有很多皮影的流派已经消亡,而环县皮影到现在依然流传着,与它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皮影艺人对传统的坚守、传承的革新息息相关。”环县非遗中心王立洲说道。

  现在,环县境内仍有42家道情皮影戏班,380多名演出、雕刻艺人,道情皮影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6名,县级以上传承人141名。形成了以环县为中心,延伸至周边县区的分布格局,成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原生态艺术群体。2011年11月,环县道情皮影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老的艺术因情而生。在一代代皮影艺人看来,皮影的传承固然重要,但将这一传统文化传播到各地,让中国的年轻人们留下文化记忆,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兴趣,同样需要更多的努力。

  为了传承这一戏曲艺术,环县积极行动,通过民间师带徒有补助、学校进课堂有老师、群众自乐演出有舞台等各种形式对皮影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在多年来的非遗传承和艺术沉淀中,不少年轻演员也因为热爱而主动投身这一行业,这朵珍贵的民间艺术之花,依然在环州大地熠熠生辉。

  巍巍宋塔千年守望,非遗文化历久弥香。近年来,环县围绕文旅强县建设目标,加快打造文旅产业集群,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建设,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交流互鉴、拓展产业发展,着眼见人、见物、见生活,紧跟时代潮流、紧盯文旅热点,坚持“非遗+”“+非遗”,融合时尚元素,让非遗重焕光彩、绽放时代魅力。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非遗传承、保护、发展为重点,积极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渠道,加强跨界合作,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非遗更好更快融入现代社会、服务现代生活,形成地域文化品牌,进一步提高环县文化知名度。”王立洲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