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公益活动

兰海高速渭武定西段木寨岭特长隧道贯通

23-07-10 10:5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宋芳科

  中国甘肃网7月6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田洋)7月6日下午,由甘肃省公航旅集团投资建设的G75兰海高速渭武定西段木寨岭特长隧道贯通仪式在漳县举行。

  据了解,渭武高速公路全长238公里,项目概算总投资380.41亿元,是G75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在甘肃境内的重要组成路段,是连接西北与西南最便捷的公路通道,是甘肃中南部经济带的公路运输大动脉。

  渭武高速公路分陇南段和定西段建设,其中陇南段全长133.4公里,已于2020年1月1日通车运营;定西段全长104.81公里,除木寨岭特长隧道外,其余路段已于2021年1月1日通车运营。

  木寨岭特长隧道全长15.226公里,是迄今为止甘肃省最长的公路隧道,最大埋深629.1米,隧址区处于多个地质构造板块交界地带,横贯6处褶皱与12条大断层破碎带,在国内外公路隧道建设中实为罕见属极高应力区,极易发生大变形,被院士、专家及学者称之谓“隧道建设史上罕见的世界性难题”。自2016年5月6日开工后,历经8年鏖战,艰难贯通。

  此次贯通,宣告“米级”软岩大变形这一世界难题的最终攻克,成就了公路隧道建设史上的传奇。一并载入交通建设史册的还有甘肃长达路业有限责任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多项技术创新与科研成果。

  目前,“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机理及NPR控制技术研究”“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隧道极高地应力极软岩控制技术”已结题验收;“木寨岭公路隧道大变形段让压支护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已完成任务书所有研究内容,正在等待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的结题验收,诸多科研创新成果开创了我国公路隧道软岩大变形治理的先河,且已在我国西部以川藏铁路为代表在建的大变形软岩隧道中成功应用。

  木寨岭隧道科研项目的实施,彻底扭转频繁拆换拱困境,极大提升了工程进度,开创了软岩隧道应用“边支边让、先柔后刚”支护理念的先例,实现初支零拆换,缩短工期五分之一以上,直接节约建设资金超2.8亿元,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示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在木寨岭特长隧道建设过程中,项目科研攻关团队编制完成的《公路隧道NPR锚索支护预算定额》《公路隧道让压锚索支护预算定额》填补了隧道锚索施工定额的国内空白,其中《公路隧道NPR锚索支护预算定额》已于2021年6月被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使用。

  除此之外,院士专家团队还研发了预应力锚索智能监测系统和结构长期安全监测及安全状态标准数据平台,建立了智能监测预警云系统,为木寨岭隧道建设过程中质量管控和结构长期安全、全寿命受力及后期运营维护提供数据分析。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