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公益影像

走近“新农人”魏凯婷 她虽然身有泥土,但眼有光芒

2024-05-14 10:1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魏凯婷直播销售新鲜蔬菜

  当地农户在工作

  魏凯婷在地里给蔬菜拍照

  魏凯婷展示无土水培蔬菜

 

  在兰州迈绿达现代农业示范园,绿意盎然的蔬菜大棚里,有一个年轻的身影在忙碌穿梭。她就是魏凯婷,年仅21岁的她已经是一个资深的“新农人”。因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她大学一毕业就回到了皋兰什川,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家乡的农特产品推广出去,把网络流量转化为致富增量。

  父亲的言传身教

  魏凯婷自小在学习之余,跟随父母在田间辛勤耕作,深知农民的艰辛,立志要成为一个有本事的新型农民,也要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魏凯婷的父亲魏公军是一名农业技能人才,也是兰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一生致力于农业技术推广。2012年皋兰绿旺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2015年他又发起成立兰州迈绿达农产品有限公司,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今,51岁的他,在农业领域已有不错成就,也实现了当初的愿望。

  受父亲的影响,从大学开始魏凯婷就投身到田地中,经过这几年在农业基地的学习和锻炼,魏凯婷逐渐成长起来。她笑着说:“我也是想去做自己热爱的事;还有就是我喜欢自由的生活,忙的时候可以很忙,闲的时候想去看看世界。”

  受父亲的影响,却又与父亲不同,这两代农人在时代高速前进的列车上接力前行。魏凯婷对于新时代的农业发展有自己的理解,如何成为一名更出色的农业工作者,她一直在探索中,然而这些与父亲相比她却总觉得做得还不够。

  父亲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如同一颗种子,在魏凯婷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她走上农业道路最宝贵的财富。“我爸爸真的很热爱农业,他非常喜欢钻研农业知识,在我小的时候,他自己在书里去研究,又自己去种。后来,父亲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就去外面学习交流。”说起父亲,魏凯婷满眼钦佩,一言一行,都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里。

  田间地头也是“舞台”

  年轻人的理想太大,不是两三亩土地就能装下的,但是魏凯婷不以为然,她说:“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可能会想去大城市打拼,但是我一直接触农业,所以愿意选择回家乡,来到农业基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我来说,选择一份自己热爱的事情来做就挺好的。”因此,田间地头成了魏凯婷实现理想的“舞台”。

  如果说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为农业插上了一双翅膀,那么像魏凯婷一样的年轻人则如同新鲜血液,注入农业发展的脉络,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深知绿色蔬菜产业的潜力和家乡土地的价值,为了将家乡的优质蔬菜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魏凯婷决定利用自己所学专业,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家乡的美味。一部手机、一个视频、一场直播,就可以把家乡的农特产品推广出去,把网络流量转化为致富增量。她说:“我是学电商专业的,在农业示范园种植基地负责公众号的运营、蔬菜的拍摄和推广工作,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家乡发展得更好。”

  “刚开始我看着这些小菜苗,也没有特别的情感,但在拍摄、接触这些小菜苗以后,我觉得它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需要爱护、珍惜它。”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坚持可抵道阻且长。魏凯婷说:“起初的话,我觉得这就是一份工作。但现在,更多的是热爱和责任。”

  经营新模式吸纳村民务工

  始于兴趣,源于热爱,精于专注,终于坚持。魏凯婷坦言:“其实我一直都没有想过具体要干多少年,但我想把它一直干下去。对热爱的事,可以做很久的,我不会因为表面的价值去做它。在未来的规划里,想好好把它发展下去。”每一份努力都有回报,每一次坚持都值得赞赏。

  20出头的年纪,魏凯婷却有同龄人所不具备的成熟与稳重。在直播间里她和各地网友侃侃而谈,毫不怯场。她说:“我本来是一个很社恐的女孩,但是请人来做成本很大,蔬菜价格就会提高,农户的利润也不会增加。还不如自己动手,可以降低成本。”

  魏凯婷说道:“我们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吸纳更多的社员加入基地,通过引进新的品种提高农户的蔬菜产量。同时,我们基地的很多员工是当地村民,他们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提高基本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正在大棚里摘菜的农户魏公荣,现在每天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他笑着说:“以前自己和媳妇种着两亩地,收入没多少。在基地打工,工资也增加了,生活比之前好了很多。最重要的是刮风下雨不用担心没有收入了,这么下来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钱袋子也就鼓起来了。”他眼里都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打造融合科技的现代化农业

  “我们最新的技术是茄子嫁接,通过嫁接,传统的茄子从皮老肉厚变得清香脆甜,更重要的是茄子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还有智能监控系统,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控制蔬菜大棚里的温度、湿度。”魏凯婷介绍道,“我们基地现在还和兰州市各中小学校达成研学合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小朋友们认识农作物,寓教于乐,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

  年轻人才的流失是农业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魏凯婷说:“现在基地年轻人太少,我们需要一批喜欢干农业的年轻人,把现代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不是一味地在地里劳作,要在保证蔬菜品质的同时,把它宣传出去,打响知名度。”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已不再是我们传统认知中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模样,而是融合了先进科技、创新理念和多元文化的现代化产业。年轻人的加入将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让两三亩土地成为梦想开始的地方。就像魏凯婷说的:“满身是泥的人也可以满眼是光,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从事农业,去感受这份幸福与快乐。”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周霜 费勇玮 实习生 李苗苗 吕燕 文/图

  如果你身边的人或者是你自己有关于幸福生活的小故事,想要分享给大家,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