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公益人物

杜章和援建朝鲜保障通信

2024-06-04 10:04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原标题:杜章和 援建朝鲜保障通信

  杜章和军装照

  杜章和敬礼

  在历史的长河中,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在那场伟大的战争之后,英勇的战士们又投身到了新的使命中。84岁的老兵杜章和,当回忆起在朝鲜援建的日子,他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

  9个兄弟姊妹6人当兵

  “今天正好是我84岁的生日,总还想着入朝的那些事。”杜章和笑着说。1940年出生在四川的杜章和,家里有兄弟姊妹9个人,其中有6个人都当兵了。1957年12月,杜章和光荣参军入伍,同年跟随部队入朝。

  “全国都在动员当兵,我当时觉得自己作为青年更是义不容辞。”杜章和说。他被编入志愿军21军61师181团,当了通信排的一名通信员。

  杜章和走了3天的路,到达绵阳。那时的绵阳刚刚通火车,他跟随部队坐火车到了朝鲜,一共用了整整8天。

  杜章和的家乡四川一年四季气候都暖和,东北的严寒让他们这些四川兵感到很不适应。在火车站,战士们端着饭盆站在站台上吃饭,里面的饭都冻成了冰块,牙齿咬得“咯嘣脆”。

  初到朝鲜援建地区,那里的环境极为艰苦,气候多变,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但杜章和没有丝毫退缩,他努力调整自己去适应。“饿了也得忍着,当兵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杜章和说。

  作为通信兵,架线保障通信是基本职责,每一位通信兵往往需要背2个轱辘的电话线,一捆就要80斤,身上还带着武器,还要背电话机,部队需要去哪里就要往哪里拉线。最长的一次,杜章和拉线拉了有十来公里。

  暴风雨中安装电话线

  在一次执行接电话线的任务中,战士们遭遇了恶劣的天气。狂风呼啸着,如野兽般发出阵阵嘶吼,暴雨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密集地砸下来。他们艰难地在泥泞不堪满是积水的道路上前行,每一步都伴随着深深的陷坑和湿滑的危险。鞋子早已被泥巴裹满,变得沉重无比,雨水如瀑布般打在脸上,几乎让人睁不开眼睛,刺骨的寒冷肆意地抽打着身体。但杜章和与战友们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依旧咬着牙,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坚持前进。

  当他们终于到达电话线受损的地点时,发现眼前的情况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和棘手。断裂的线头杂乱地散落在各处,似乎是被粗暴扯断。而那些原本笔直矗立的电线杆,此刻也变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已经拦腰折断,横卧在地上。

  战友们立刻投入到工作中。有人负责寻找电话线头,瞪大双眼仔细地在满地的残骸中寻找着,每一个细微的线索都不容错过;而负责修复电线杆的战友们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小心地靠近那些倾倒的电线杆,仔细查看其损坏的程度和状况。对于那些只是稍微倾斜的电线杆,几名战士齐心协力,用肩膀抵住,紧紧抓住,一点一点地用力将其扶正。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额头不断滑落,身上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湿透。那些已经断裂的电线杆,他们则迅速地清理周围的杂物,找来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对其进行重新拼接和固定。他们熟练地使用绳索、铁丝等,将断裂的部分紧紧捆绑在一起,力求让其恢复稳固。在修复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调整角度和位置,以确保电线杆能够笔直地矗立起来。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最佳的固定点,他们要反复尝试多次,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力气。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小心翼翼,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艰辛和不易,但大家没有丝毫的抱怨和退缩,始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修复工作中,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执着。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必须尽快修复电话线,让通信得以恢复,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无比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包围山头抓特务

  “那时候,我们不仅要搞建设,还要时刻保持警惕。”杜章和缓缓说道。在援建过程中,有一天夜里杜章和与战友们正在休息,突然接到通知,山上出现特务。随即,杜章和所在的团全部出动,将整个山头团团围住,然后派人进山开始搜寻。杜章和属于新兵,没有太多的作战经验,被派往老乡家看护通信设施。“那时候,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安危,只想着要完成任务。”杜章和说,“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对于整个援建工作和战争的胜利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最后,特务被成功擒获,大家高高兴兴回来了,杜章和紧张得手都出汗了。“真有特务来,大不了同归于尽,我都把手榴弹准备好了。死也不能让特务拿走设备。”杜章和声音洪亮地说。

  老战友南光汉,你还好吗?

  在朝鲜时,杜章和也结识了一位同乡战友。他叫南光汉,也是四川人。杜章和说,他当时并不知道南光汉是老乡,后来聊天时,才知道彼此来自同一个地方。

  “因为当时我们朝鲜话说得一般,跟朝鲜老百姓没办法交流,给我们配备了一个翻译员,就是南光汉。”空闲的时候,南光汉总是带着杜章和去当地老百姓家做客聊家常。南光汉有个哥哥是朝鲜人民军,家在吉林的一个朝鲜族村,会说朝鲜语。

  据杜章和回忆,1968年以前,他们还在通信,后来就断了联系。

  “我们两个人关系特别好,因为我年龄小,他比我大4岁,他走哪都会带上我。现在过去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老战友过得怎么样?他还好吗?”杜章和感慨道。

  “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希望年轻人能够记住这段历史,记住我们曾经为了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人民才能越来越幸福。你们要珍惜这和平的环境,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面对困难不退缩,就像我们当年义无反顾入朝一样。”杜章和深情地说。

  杜章和

  四川人,1957年入朝,1958年回国。志愿军21军61师181团通信排的通信员。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苏晓 实习生 陈静/文 记者 李庆/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