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老师徐小妹:用爱和尊重,让每一种生命色彩闪耀
原标题:特教老师徐小妹:用爱和尊重,让每一种生命色彩闪耀
徐小妹
“心青年”训练居家技能
用心用情关爱
心智障碍,一般包括智力发育迟缓、孤独症和唐氏综合征等。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有大约1200万至2000万名心智障碍者,他们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心青年”。
面对命运的无常,所幸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爱和付出,守护着这群“心青年”的生命之路。兰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简称“兰州慧灵”)总干事徐小妹就是其中之一。
“为心智障碍人士提供生存的能力、生活的保障、生命的尊严,让每一种生命色彩都能发光闪亮。”这是徐小妹的教育信仰。从事助残社工服务13年来,她带领着兰州慧灵团队积极致力于心智障碍人士融入社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以“推广社区化服务模式,提高心智障碍人士生活品质”为使命,以“心智障碍人士平等参与社区活动,共享社会文明成果”为心愿,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服务项目。
多年来,她先后申请和执行扶残助残项目10个,争取项目资金350万元,为近400名智力残疾人士开展康复服务和社会融合,2022年被甘肃省民政厅评选为第二批全省社工督导人才,2023年获得兰州市“金城社工”荣誉称号。
需要用“放大镜”来发现闪光点的孩子
一头优雅干练的短发,柔和的脸庞带着淡淡的笑意,眼神温暖而闪亮——这是记者见到徐小妹的第一印象。
走进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的兰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上课铃刚响,教室中传来阵阵欢快的鼓声和音乐声,正在上的是艺术调理课,几位十多岁的“心青年”围坐在一起,音乐老师有节奏地敲响非洲鼓,徐小妹在一旁引导着学员做着动作,“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同学们,手要像这样,比出一个爱心……”与普通课堂不同,这个特别的课堂上,很多学员无法给予老师眼神交流、互动反馈,需要特教老师数以千遍的耐心引导,他们才能学会简单的几个动作。但就是这一点点小小的进步,都足以令老师和家长心生鼓舞和感动。
从青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徐小妹去了一线城市工作,2011年,带着一线城市社工组织发展的先进经验,她回到故乡兰州,进入兰州慧灵从事特殊教育工作,这一干就是13年。“选择这个专业、这个行业,就是想为弱势群体做一些事情,服务生命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她看来,特教工作需要超乎寻常的耐心和爱心,“我们常说,面对这群孩子需要用‘放大镜’来发现闪光点,但就是这些微小的希望,值得我们付出所有努力”。
与很多特教机构不同,慧灵的学员大多都在12岁以上。徐小妹说:“现在针对小龄心智障碍儿童的特教机构比较多,接收年龄在0-12岁。但这些学员到了12岁以上,往往无处可去,只能回归家庭。而离开康复机构不仅不利于他们的进一步成长,甚至能力还会退化。”正是看到这样的困境,兰州慧灵把服务方向定位于心智障碍人士的居家技能训练、社区融合、职业训练、社区化服务等方面。
带“心青年”走出“孤岛”走进社会
带着“心青年”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摆在徐小妹面前的就是家长这一关。
“一开始,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有一个心智障碍的孩子,想一辈子把孩子‘藏’在家中。经过我们不断地做家长培训、社会倡导等工作,向他们传递科学专业的康复理念、社会融合训练知识等,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带着学员走出家门,尝试走进社会。”徐小妹说。
在兰州慧灵,每周老师们至少要带学员出门两次,坐公交、逛超市、去电影院、游乐场、网吧、外出就餐等等,在日常的“生活课堂”中学习掌握独立生活能力。“坐公交、买东西、取快递……这些最普通不过的生活小事,心智障碍人士却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逐步掌握。”徐小妹说,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才能学会真正的生活技能。
带着心智障碍人士走出“孤岛”,也是一份关于“被看见”“被了解”“被关爱”的持续努力。徐小妹说,一开始,带着学员们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居民们看到了都会躲得远远的,表现得非常害怕。“后面经过我们不断地宣传、讲解,大家慢慢地从心里接纳了这些孩子们。现在,院子里的叔叔阿姨看到学员独自外出买东西,都会搭把手、帮个忙,有的还主动报名成为慧灵的志愿者。就连公交车司机看到学员们乘车,都会为慧灵的孩子们多停一会。”
2011年至今,徐小妹和兰州慧灵团队先后申请和执行扶残助残项目10个,争取项目资金350万元,为近400名心智障碍人士开展康复服务和社会融合。小璞(化名)就是其中一员,刚到中心时,他好动、注意力无法集中,生活能力也比较弱。在艺术调理训练中,老师发现他的乐感很好,打起非洲鼓来上手很快。老师和家长们都支持他发展这一爱好,帮助他找培训老师、购置乐器,从日常训练到专业指导都为他创造出良好的条件,还经常鼓励他参加演出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努力下,2023年7月,经过专业评审鉴定,小璞的非洲鼓表演达到专业七级,他也登上今年8月举行的全国慧灵年会的舞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凭借热爱和努力,“心青年”一样可以站在舞台中央熠熠发光,绽放生命的色彩。
求职就业、融入社会……
他们的生命之路需要被“看见”
从事助残社会工作13年来,徐小妹始终坚守初心,她总说:“我们服务的是一个个生命,纵使有所残缺,但他们都值得平等的尊重和接纳。”
走进兰州慧灵,整洁明亮的教室宛如一个温馨的“小天地”,墙上贴着学员自己画的画和手工制品。在这里,每一个学员都有一朵专属自己的“生命花朵”,里面绘制着他们的喜好、目标和梦想:“我想要过一个热闹的生日”“我要学会扫地、穿衣服”“我想成为一名小组助理”……
“也许这些‘花朵’开得很慢、很迟,但总要有人选择来到他们身边,陪着他们慢慢成长。”徐小妹说,随着学员们逐渐成年、步入社会,“心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就业成为当前她和团队最关注的领域。
在兰州慧灵的教室里,一排排摆放整齐的八宝茶、精美的手链、手工香皂等产品,都出自“心青年”之手。徐小妹说:“我们的社会融合训练会不定期地带孩子们到繁华商业区去售卖产品,销售收入都给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劳动所得带来的快乐。”
兰州慧灵也积极和爱心企业合作,开展职前训练、职业体验等活动,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辅助性就业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心青年”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就业也是生命历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心青年’也应该拥有自己的工作,不仅可以为家庭减轻负担,也可以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
助力“心青年”走上工作岗位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企业、特教机构等多方支持,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的职业发展道路。徐小妹说:“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企业都在支持‘心青年’走进社会、融入职场,比如兰州盛达希尔顿酒店、兰州中心套房假日酒店等为‘心青年’提供实习体验的机会,经过培训,学员可以熟练完成分拣、叠挂、拿取衣服、毛巾等洗衣房的工作。”
13年来,徐小妹见证着兰州慧灵的不断发展、成熟,也用爱心、耐心、细心,陪伴近400名“心青年”走过艰难的成长岁月。“大家都说,是我们在帮助这些孩子,其实也是这些孩子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他们用无条件的信任和爱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她说,下一步,兰州慧灵将持续推动心智障碍人士“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建设,让社会大众看到这一群体在社会融合、职业就业、情绪支持、养老托孤等方面的需求,链接更多社会力量,努力创造更加包容的社会支持环境,让每一位“心青年”都能享有有尊严、无障碍、有品质的社会生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任泽昕 见习记者 石艳钰 文图
- 2024-12-29兰州市城关区冬春季文化活动及旅游线路发布
- 2024-12-29甘肃活态传承非遗馆正式开馆 让游客近距离感触艺术魅力
- 2024-12-29趣游暖冬 兰州三江口天鹅滩成冬日游新宠
- 2024-12-292025兰州文化惠民迎新音乐会奏响新年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