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出来的家乡年味
y原标题:“耍”出来的家乡年味
![](http://www.gscn.com.cn/pic/003/019/512/00301951219_30f4783d.jpg)
村里的“耍狮子”表演。
山神庙在村子的西北方向,单独的一阶平台上,有一条小路通达。庙不是很大,一到过年格外热闹,从除夕夜开始,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都是去上香的人。
若是听到庙门口有鼓声钹响,便可知已经到了正月初三,村里的“耍狮子”要开始了。在天水乡下,舞狮叫“耍狮子”,通常在晚饭后进行。是时,男女老少闻鼓声而动,从各处聚集起来,再分配人手,看今夜何人耍狮,哪个敲鼓,剩下的人也不再回家,就跟在队伍后面,既准备随时替换,也图个热闹。
耍狮子不苛求很强的技巧,却对体力是个考验,要跑得快,跳得欢,鼓点紧密,狮子摆头撅尾,欢喜雀跃。这是十七八岁的半大小伙子最喜欢的,顶上狮头,便能在夜幕低垂时,灯火通明里,“耍”得最欢。从距离山神庙最近的一家开始,村里的每家每户都要“耍”到。每到一家时,主人会先放烟花,鸣响炮以示欢迎,再送些烟酒感谢耍狮子的人为自家驱邪纳福。参与的人多时,还会加上耍龙和耍船,近些年却少见了。相比于耍狮子的体力活,铿锵有力、激情四溢的鼓钹齐奏,就更容易讨得乡邻偏爱。
鼓是传统乐器,涿鹿大战的传说中已经崭露头角,所以极好理解。但钹却是书面语,我们口语不称之为“钹”,都把它叫作“jia si”,对于这个称谓,我也疑惑了好久。查阅过许多资料,却无从得知出处在哪儿,具体为哪两个字。最后也大胆的将其归结于它的家乡,它从西亚舶来,姑且猜测这是它在历史递嬗中遗存下来的偏僻音译。
这样的方言是很有意思的,类似的还有很多,例如明天一词,我们老家方言称为“ming zao”,原来是“明朝(zhao)”传下来时出了疏漏。拆房后的土块,称之为“hu ji”,经常用这个词的人也料不到原是“胡墼”二字,更想不到这背后还有着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背景,是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产物。
耍狮子的“耍”字也是方言,除了舞狮,舞龙、花船、马故事(也就是社火),我们也都用“耍”字,“耍”是个俗字,“诸韵书皆不载,惟方言词曲有之”,康熙字典里解释为“戏也”,有玩耍、游戏的意思。
相比于“舞”字,我更喜欢“耍”字,这也符合这里的乡土环境。细细品咂,大有宋代大儒周敦颐“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的豪放逍遥。“舞”字就听起来过于板正,举手投足被限制在规范之中,以舞为用,娱人乐神的心思是明显的。“耍”字则不然,玩耍游戏而已,从娱人偏重到了娱己。驱邪纳福也好,祈求丰收也罢,都先要紧着此夜的娱乐。狮子头向左抬,狮子尾朝右摆,跳上台阶,钻进上房,来来去去,皆由我意,只图个鼓声震天、钹响撼地,狮子耍得喜庆,年味愈加浓郁。为一年劳碌后的短暂休息助兴,让困乏的筋骨在鼓钹声响里得到舒张,钝闷的情绪在狮子翻腾中获得释放,方便拾掇心情,向着全新肇始的乙巳年,迈出新的步子,并将今日的欢愉延续,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如耍狮子般虎虎生风。
文/图 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赵相龙
- 2025-02-06七里河区银滩花园社区用心办实事精准服务“一老一小”
- 2025-02-06兰州上榜春节非遗热门目的地 实现旅游花费245595.32万元
- 2025-02-05兰州网信@你:清朗网络过大年 共同守护我们的世界非遗——春节
- 2025-01-24亮灯啦!城关区万余件灯饰让你在霓虹里享年味
![](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770.png)
![西北角](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xibeijiao2.png)
![中国甘肃网微信](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weixin2.png)
![中国甘肃网微博](http://www.gscn.com.cn/home/2019/images/icon-erweima-weibo.png)
![微博甘肃](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weibogansu2.png)
![学习强国](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xuexiqiangguo2.png)
![今日头条号](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jinritoutiao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