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干部有“副业”榆中旋马滩村“六点半课堂”开课啦
原标题:驻村帮扶干部有“副业”榆中旋马滩村“六点半课堂”开课啦

辅导功课

孩子们在阅读

陪孩子们做游戏
“在城里辅导一节课要百十块钱,我们也没什么能给你的,这是自家榨的菜籽油,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2025年6月10日,看到村上一位老人执意要放下菜籽油,驻村干部王汝斌假装生气地说:“大叔,心意我领了,但油我绝对不要,你再这样以后我就不辅导孩子了。”这是在榆中县马坡乡旋马滩村村委会“六点半课堂”发生的一件小事。
扎根乡村
源于热爱和情结
王汝斌是旋马滩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他带领工作队员业余给孩子们辅导功课,使村中的留守儿童有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场所。说起村委会里的这个课外辅导班,村民王勇高兴地说:“小娃娃都贪玩,我们也没时间一直盯着,很多知识我们也不懂,娃娃成绩不理想,我们也只能干着急。现在好了,孩子每天主动去村委会听课,他说老师们讲题很仔细,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王汝斌是兰州市民政局干部,有着“资深”的帮扶经验,这是他第二次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了,2016年至2017年,他担任过夏官营镇彭家湾村的驻村工作队长。2024年10月,当听说单位需要选派干部到帮扶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后,他主动请缨。“脱贫攻坚时期和乡村振兴时期我都有幸参与了。”再次来驻村工作,源于他对农村的深深热爱,“我是农村出生、农村长大的,来村里,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操着一口地道的方言,他和乡亲们交流起来毫无障碍,大家也乐于和他交谈,都说他“没有一点疏远,感觉就像我们村里人”。到村上来了没多久,他就已经对村情户情了如指掌了,用村民的话说“谁家的坑洞朝哪边他都知道”。
心系民生
多举措帮扶村民
在旋马滩村大半年的时间里,王汝斌以改善民生为己任:在了解到村上的十几户困难户缺少冬天的燃煤后,他立即向帮扶单位兰州市民政局反映,经过多方协调,为每户捐赠500公斤燃煤,帮助村民们温暖过冬;来到一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中,他得知孩子父亲去世、母亲失联,爷爷奶奶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王汝斌就觉得要为这些孩子解决问题。
重操“旧业”
创办“六点半课堂”
在他看来,真正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最终还得依靠教育。曾经任过十多年小学教师的他下决心身体力行,在和村委会协商、征得孩子爷爷奶奶的同意后,他主动承担起了孩子的课后辅导工作。当被问及是不是喜欢上王叔叔的课时,小姑娘高兴地说:“当然喜欢了,王叔叔什么都会,就没有难倒他的问题。而且他每天还教我们一些国学经典,这跟我们课本也有衔接,我比较感兴趣。”后来王汝斌又动员工作队其他队员晚上一起辅导,工作队的一位队员满其印大学毕业没几年,擅长英语,专门给孩子们辅导英语。满其印说:“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勤工俭学也做过家教。现在在队长的带领下,让我又体验到了奉献的快乐。”
在村委会会议室开设的“六点半课堂”,每天晚上书声琅琅。王汝斌笑着说:“曾经当了十多年的小学教师,后来到救助站,几年后又任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主任,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一直跟孩子们打交道。现在来村上工作,习惯使然,还是关注孩子们更多一点。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孩子们辅导辅导功课,也算是‘重操旧业’了。”
长远规划
推动村民“富脑袋”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旋马滩村村委很感谢驻村工作队的付出,将辅导班开到村里,受到家长和村民一致好评。不仅解决了村里留守未成年人的“看护难”问题,给孩子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场所,激发了学习乐趣,还提供了思想教育和应急安全知识讲解服务,丰富了村里留守未成年人的周末和节假日生活,助力乡村教育稳定向好发展。“我希望能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与孩子们共同成长,不仅仅辅导他们的作业提高成绩,更希望可以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让他们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王汝斌说,“六点半课堂”常态化开展后,村民对假期课堂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为他们以后进一步提升和改进工作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希望能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努力,让文化滋养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村民生活,真正实现“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丹 文/图
- 2025-07-03甘肃省煤炭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2025-07-01兰州团市委联动市二院市青志协开展“银龄守护”义诊活动
- 2025-07-01兰州皋兰县科协开展科普基地参观活动
- 2025-06-30兰州街头刮起萌趣旋风这些可爱的雪糕将承包你整个夏天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