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公益人物

王勇与甘谷木雕:双手雕千年 匠心传薪火

2025-07-11 09:50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一雕,一木,一双手,这就是甘谷木雕的全部。

  相传早在公元前688年甘谷建县之时,就发现民间有木雕艺术,当时以寺庙木雕居多。而如今,当普普通通的一块木头化为花鸟鱼虫、吉祥图案、民俗故事,甘谷木雕跨越千年又承载着新的故事走入了这片土地。

  这门技艺的背后,有一位默默耕耘数十载的传承者——王勇,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木雕艺术师,同时也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更是甘谷木雕省级非遗传承人。他用匠心孕育出木雕的生命,用初心推动着甘谷木雕的传承。

  王勇小时候学木匠,既有家境困难的原因,更是受父亲的熏陶。看着父亲手中粗糙的木头逐渐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他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那时候,社会对工匠特别敬重,手艺人被视为有真本事、能安身立命的职业。”王勇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爱上了这门手艺。

  他的师父曾教导他:“学艺先学做人、先修德,德厚则技注入魂灵,守信则业立稳根基,人成,艺方成。”这句话,他铭记了一辈子。在几十年的木雕生涯中,他深刻体会到,手艺再好,若品行不正,也走不长远。德是根,技是叶,只有根扎得深,手艺才能有魂、有生命力。

  王勇深知,传承甘谷木雕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木雕传承,他不惜自掏腰包,以发工资的方式吸引徒弟。

  那时候,他给徒弟发的工资在当地算中等水平,足够他们安稳生活。没想到,人来得不少,最后有几十位徒弟。他们大多是真心喜欢木雕,学习热情很高。

  王勇说,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徒弟们能静下心来学习,不用为生计分心。希望他们能真正掌握甘谷木雕的手艺,学成后既能靠这门手艺安身立命,更能为甘谷木雕的传承出力。

  2020年,王勇承办了甘谷县第一个木雕传承“扶贫车间”。当时,他面临着缺场地、缺资金等诸多困难。但他没有退缩,四处协调场地,自己垫付资金,手把手教工人技术,一步步将车间撑了起来。“希望通过这个车间,让更多人通过木雕手艺脱贫,也让甘谷木雕有更多人接手。”

  王勇在传承甘谷木雕技艺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他尝试将现代精雕生产线引入木雕制作,但始终将核心设计和关键工序保留为传统手艺。

  他认为,现代工具能提高效率,但精雕细琢、赋予作品灵魂的部分,必须靠手和心去打磨。这种平衡,让甘谷木雕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能适应现代需求,走得更远。

  近年来,王勇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来找他们做定制木雕的人越来越多,甘谷木雕被更多人知晓。他被评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和省级非遗传承人,这不仅是对他技艺的认可,更是对他传承责任的肯定。王勇深知,这两个身份都让他肩负着更重的责任。

  “一件普通尺寸的木雕作品,从构思到完成,需要经历选料、打粗坯、细雕、打磨、上漆或打蜡等多个步骤。”王勇介绍,每个步骤都讲究“顺木性”,不能硬来。

  “比如细雕时,要顺着木纹下刀,不然容易崩裂。一般小作品需要一两周,复杂点的要个把月。”王勇创作过最长时间的作品是“富贵牡丹屏风”,前后花了八个多月。“这件作品融合了北方的浮雕技法和南方的细腻感,刚完成不久就获得了省上的奖项。”王勇微笑着说。

  王勇在创作过程中从不觉得枯燥,反而很专注。他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把图案表现得更生动,比如刻牡丹,就会琢磨花瓣的层次、叶脉的走向,想着怎么让它有灵气。

  在王勇看来,保持热情的关键,就是看到一块普通的木头在手里慢慢变成有生命力的作品,那种成就感,是别的东西替代不了的。

  王勇介绍,甘谷木雕融合了南北木雕技法。南方木雕以多层镂空通雕为主,玲珑剔透,细节繁复;北方木雕则粗犷雄浑,重写意线条,多浮雕、线刻,保留原木质感。

  “甘谷木雕取了南方的精细和北方的大气,比如做屏风时,主体用浮雕显厚重,局部用透雕增灵动。”王勇的作品题材多来自民俗生活、吉祥图案,背后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富贵牡丹屏风”,牡丹象征富贵,蝴蝶代表吉祥,传递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非遗保护协会和政府对甘谷木雕的支持力度很大。他们帮助申报项目、办展览、搞培训,让更多人知道这门手艺。”王勇说,这些举措提升了甘谷木雕的知名度,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了扶持,解决了实际问题,对传承和发展这门传统手艺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勇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他希望通过多带徒弟、创作更多有时代感的作品,让甘谷木雕的技法和精神传承下去。未来,他还希望能建一个甘谷木雕展厅,让更多人了解它的历史和魅力。

  近年来,王勇也尝试通过互联网传播甘谷木雕。他们拍摄了一些雕刻过程的视频,发在网上,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咨询。互联网让甘谷木雕走出本地,被更多人知晓,甚至吸引了年轻人来学习,这对传承和发展帮助很大。

  王勇对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总是热情接待。他希望他们能沉下心,不光看作品,更要看背后的手艺和精神。“希望他们能多宣传甘谷木雕,要是有人想入行,我也乐意教。只要能让这门手艺传下去,多一个人参与都是好事。”王勇如是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