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庭院经济:方寸之地“生金”致富

高占军养蜂

大棚种植
7月8日,记者走进环县秦团庄乡秦团庄村高占军的家,干净整洁的院落映入眼帘。院外菜园绿意盎然,蔬菜长势喜人。院墙下各色花朵竞相绽放,花香阵阵,花丛旁,15个蜂箱整齐排列。高占军头戴防护帽,正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盖,查看蜜蜂的产蜜情况。
回忆养蜂经历,高占军感慨万千。2012年,他花4800元买了8箱蜜蜂,因缺乏养蜂经验,最后只剩3箱。面对挫折,他努力学习养蜂知识,第二年又添了5箱,不料过冬时天气突变,损失惨重。直到第六年,才稳定在15箱。如今,他已摸索出一套养蜂经验:“养蜂要注意散热,尤其夏季,得定期观察蜜蜂的产蜜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聊起蜜蜂繁殖和优质蜂蜜的生产,高占军同样在行。他选择养殖适合山区环境的中蜂,这种本土蜂种适应性强,能轻松适应山区复杂环境;采集力强,抗病力强,有效抵御各类疾病侵扰,产出的蜂蜜口感独特,深受顾客喜爱。秦团庄乡大量种植荞麦,花期长,花量大,蜜质优,正是中蜂理想的蜜源。
除养蜂外,高占军还发展多项产业:两个拱棚种植蔬菜瓜果,年收入约5000元;制作麻腐和黄酒,年增收1万多元;蜂蜜作为主打产品,年入3万多元。他妻子做手工刺绣,每年也能挣近5000元。“我们秉持‘小庭院、小成本、稳收入’理念,引导农户利用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种养,让庭院成增收‘聚宝盆’。”秦团庄乡执法队副队长张宏伟说。
据了解,秦团庄乡庭院经济项目惠及全乡46户人家,其中1户做小买卖,3户搞小手工,40户投身小养殖,5户专注小种植,另有1户经营小作坊。这些农户通过庭院经济,户均收入约3500元。
而在山城乡薛塬村村民王萍家的小庭院里,辣椒、西红柿、小白菜等蔬菜长势正旺。趁着墒情,她手握锄头忙着除草。“别看这地方不大,过些日子就满园瓜果飘香,吃不完的新鲜蔬菜还能拿到市场上换钱,一年也能稳稳收入几千块呢。”王萍说。她家院落整洁干净,围起的菜园生机盎然,长势喜人的菜苗整齐排列,沐浴着阳光。庄前庄后,各色花卉含苞待放,为农家小院增添了几分雅致。
“往年一边种地一边务工,今年发展庭院经济,不出门就有收入。”说起庭院经济的好处,王萍喜上眉梢。今年,在政府投资支持下,她家种植的一棚小甜瓜卖了4000多元;近期种的白菜、辣子、萝卜等,预计收入7000多元。去年开始养了近30只鸡、6箱蜜蜂,预计今年能收入2万多元。
薛塬村包村干部高银廷介绍,薛塬村有31户庭院经济示范户,投入资金3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补助2.5万元,农户自筹5000元。每户新建0.22亩日光温棚1座,增设鸡棚1座、土蜜蜂5箱,院内还修建了花园。今年村里统一组织调研甜瓜苗,邀请有经验、有技术的专家现场指导,农户甜瓜丰收,销量不错,每座大棚收入5000元。后期示范户还将出售土鸡蛋、土鸡、土蜂蜜,预计年底每户增收达2万元。
这一方方充满烟火气的农家小院,是环县“庭院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农文旅融合高效推进,环县巧妙结合农业生产、生态宜居与增收致富,引导村民盘活房前屋后的闲置空间,探索“庭院+”多元发展模式。该模式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易操作,激发了农户内生动力,成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支撑,让农家小院变为创收“聚宝盆”。如今,小庭院、大经济的增收图景正在乡野间铺开。当晨光掠过山梁沟壑,小小的庭院里不仅承载着农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孕育着乡村产业振兴的无限生机与希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建荣 通讯员 郭海霞 马蓉蓉 文/图
- 2025-07-14“云捐书”活动走进庄浪县朱河小学、朱河幼儿园
- 2025-07-14七月盛夏,兰州职工运动会激情开赛
- 2025-07-14兰州乡村旅游线路“探秘黄河奇峡谷”迎来首批游客
- 2025-07-14兰州市西固区3所小学加入“云捐书”,捐赠图书近2000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