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6000名老人过上“花样”晚年生活这所老年大学办得很用心
原标题:让6000名老人过上“花样”晚年生活这所老年大学办得很用心

练习书法,老有所乐
近日,兰州市七里河区老年大学迎来建校20周年庆典,一场融合书画艺术与精彩展演的校庆活动,生动展现了银龄学子的文化风采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从2005年蹒跚起步,到如今拥有30余个专业、年培训学员超2000人次的区域老年教育标杆,这所大学已成为七里河区乃至省市范围内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重要精神家园。
从120人的“小课堂”起步
时光回溯到2005年,七里河区老年大学在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的场地借址成立。校长金晶回忆:“那会儿就开了书法、绘画、音乐三个班,每周各上一节课,拢共120位学员。虽地方不大,但算是扎下了根。”第二年,在区里支持下,学校搬到了西湖公园东门对面的滨河中路111号,总算有了自己的“家”。
随着社会发展和咱身边老人越来越多,学校的“花样”也更丰富了。到2010年前后,声乐、器乐这些课程都开起来了,来上课的老人明显多了。学校名气大了,老人们学的本事也派上了用场,在区里和市里的慰问演出、书画展、“三下乡”活动上,经常能看到咱老年大学学员的精彩节目和作品。地方不够用了?在区里和民政局的支持下,学校又陆续在银滩花园社区、中天健广场开了新点,课程一下子增加到30多种。为了教得好,学校专门请来省市有名的老师,让老人们学得开心、学得放心。
“学校能有今天,离不开社会进步和政府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金晶感慨道。
在这里,退休生活有了新追求
学校搬到新住址那年,55岁的张汉乾立马报名参加了书画班。“年轻时就好写写画画,可一直没机会好好学。退休了,这下总算圆了梦。”这一学,就是20年。
66岁的孔玉琴在老年大学学跳舞和电子琴有10年了。“打小就爱跳舞,上学时是文艺骨干,可惜后来没干这行。没想到老了老了,在老年大学把这心愿给补上了!”她笑着说,现在每天跳舞练琴,还琢磨参加电子琴考级,“日子过得可有劲儿了!”
67岁的陈宏森练书法7年了,对学校赞不绝口:“课程多,老师好,名声一直响当当。”采访中,不少老人都说,老年大学让退休生活有了“主心骨”。以前可能打打牌、喝喝酒,现在爱上了写字画画、唱歌跳舞,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老伙伴,生活规律了,身体精神都好了。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因为这20年来学校办得好,所以不光七里河区的老人爱来,连其他区县的老人都“慕名而来”,在这儿学习交友、安享晚年。“金杯银杯,不如咱老百姓的口碑!”张汉乾的话,说出了大伙儿的心声。
未来还要添新课程,搭更大舞台
站在第二个20年的新起点,校长金晶说,学校的好传统要继续发扬,更要想着法子让老人们学得更舒心、玩得更精彩:“我们打算再丰富课程,请更好的老师,开更多大伙儿想学的课。还要把老人们学习成果的展示活动办得更热闹、更经常,给大家搭更多能‘露一手’的舞台!”
从西湖公园同乐轩里飘着墨香的书画班,到各个教学点传出的琴声舞步,七里河区老年大学用20年时光,把“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十六个字,实实在在地融进了每一次上课、每一次活动中,温暖了6000多位老人的晚年生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亮 文/图
- 2025-07-27兰州幸福社区用笔作桥 为孩子们送上“心灵礼物”
- 2025-07-27兰州市妇联开展“金城探迹·黄河少年”主题实践活动
- 2025-07-21城关区零工市场有了暑期爱心陪护点
- 2025-07-21兰州市卫健委携手甘肃安正考务向帮扶村捐赠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