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专题活动

场路派出所下足“绣花功夫” 织就平安防护网

2025-08-01 09:13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原标题:盐场路派出所下足“绣花功夫” 织就平安防护网

  民警徒步巡查

  城关公安分局盐场路派出所现有民辅警51人,其中党员22名。这里鲜有惊心动魄的大案要案,唯有日复一日的默默守护:社区民警年均步行300余公里;调解室年接待群众逾800人次;户籍窗口日均办理业务40余件……正是这些平凡点滴的付出,筑牢了辖区73平方公里的平安基石。近五年,辖区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35%,八类暴力犯罪保持“零发生”,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2%;该所还先后荣获“全国、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四强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三四五”机制 有效化解矛盾

  近年来,该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探索建立“三全排查、四心调解、五联协作”的“三四五”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成效显著。

  “三四五”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在实践中成为化解矛盾的“金钥匙”。家住盐场路生物所家属院的袁阿姨因楼上邻居王大姐往其精心打理的一楼小菜地里扔杂物而烦恼,两人多次沟通无果,邻里间的小疙瘩眼看要结成死结。此时,盐场路派出所的“巾帼矛盾纠纷调解队”及时介入,副所长马凤莲和社区民警运用“三四五”工作法,耐心倾听她们的诉求,引导她们换位思考,一点一点化解了她们的怨气。王大姐诚恳道歉,两人握手言和。

  这支“巾帼矛盾纠纷调解队”由10名女民辅警组成,她们融入10个社区网格,还将调解室“搬”到菜市场、棋牌室等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温情,用“拉家常”“蹲点聊”的方式,成功化解了一个个邻里、家庭纠纷。

  多元共治 守护平安

  “平安盐场·志愿警队”的蓝色身影也同样活跃在大街小巷。这支由社区工作者、保安、热心居民等人员组成的义警队伍,是民警的“千里眼”“顺风耳”。2024年以来,他们协助民警发现并整改辖区安全隐患百余处,成功阻止20余起电信诈骗案件。

  社区民警则是深耕网格的“老黄牛”。社区民警郭兆坚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徒步巡查,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百事通”。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辖区内特殊家庭的情况,谁家老人需要多照应,哪户有困难,他都心中有数。

  户籍室践行态度好、速度快、有温度的“三度工作法”。户籍民警郭静的办公桌上,总放着一沓为办事群众准备的纸条,方便他们记下办事流程。去年底,郭静帮助身在国外的王先生理清政策、核对材料,历时一个月,为其在国外出生的孩子顺利办理了落户手续,还收到了越洋感谢信。

  防骗宣传深入生活场景,民警在马拉松公园晨练点、盐场堡菜市场等人流聚集处摆起“流动小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冒充客服”“虚假投资”等诈骗套路。警民、警企、警社、警校、警媒的“五联”力量拧成一股绳,打通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覆盖500多家商户的“警网工作群”实现信息互通、守望相助;校园周边的护学岗和校园里的法治课,让涉校案件骤降;300多个居民微信群,每年发送数万条防骗提醒;“警网融合”线上工作法让社区民警的“警民工作群”高效运转,网格员、楼长、居民都是帮手,漏水、噪声、求助等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解决。

  “我们就是要让老百姓随时都能看见我们,有事随时都能找到我们。”盐场路派出所所长张峰天道出了全体民辅警守护平安的初心与承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进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