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青年丁希鑫:戈壁“玫瑰海”里种出乡亲共富路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让玫瑰在戈壁开成海,让乡亲在家门口挣到钱。”
这是返乡创业青年丁希鑫回到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双河湾时,心里默默种下的“种子”。
两年后,这句话被写进土地,写进100余亩的鲜切花大棚,写进培养出50余名技术工人、村民年均增收近4万元的收入账单,也写进甘州“乡村振兴”的青春注脚。

2022年,杭州自媒体公司工位上的丁希鑫在得知了家乡出台了相关政策后,递交了辞职信。
“待遇再好,也抵不过心里那句‘回去’。”他说。
于是,键盘声换成风声,钱塘潮换成祁连雪,他带着“互联网+农业”的构想,回到阔别已久的双河湾。

2023年3月,项目破土。丁希鑫把直播间搬进大棚,把玫瑰、黄白菊、向日葵等5大类30多个鲜切花品种栽进河西走廊的沙壤土。
他跑云南、赴浙江,拜师老花农;引进先进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精准灌溉与施肥,降低资源消耗,提升花卉品质;向甘肃农业大学的专家请教生物防治技术,有效降低了植物虫害的发生率。

“我们创新采用鲜花、西瓜和蔬菜轮作栽培技术。通过这种种植方式不仅巧妙维持了土壤肥力,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更通过错峰上市的策略,让基地的乡村旅游与采摘体验四季焕新——春日赏花、盛夏品瓜,四季皆有特色。”丁希鑫介绍。
同时,他们还将渔业养殖尾水处理后用于鲜花种植灌溉,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互联网助力下,线上订单飞越祁连山,直达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一线城市,有力地打造出了甘州鲜切花的“亮丽名片”。
“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丁希鑫始终将这句朴实的话语铭记于心。

在他的努力下,双河湾鲜切花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鲜切花种植面积达100余亩,其中,玫瑰种植近50亩,新引进的“卡布奇诺”“粉雪山”等玫瑰品种凭借出色的品质,深受市场欢迎。

产业规模的扩张,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基地常年提供剪枝、包装、物流等岗位,培养出50余名技术工人,村民年均增收近4万元,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的鲜花种植和包装工人,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按照规划,双河湾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项目以打造甘州区优质设施稀特果蔬、花卉品牌和设施渔业为主导,分三期建成高标准设施稀特果蔬、鲜切花新品种、设施渔业和生态循环农业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标准化基地。

谈及未来规划,丁希鑫踌躇满志:“我不仅要将鲜切花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还要打造集科技推广、精品稀特果蔬和鲜切花育苗生产加工全产业链、旅游观光、研学实践以及花艺体验于一体的高效优质生态产业综合示范展示园区。”

夜幕降临,产业园里灯光次第亮起,大棚里,丁希鑫掏出手机,拍下了刚刚剪下的“卡布奇诺”玫瑰,随即,一条朋友圈发送成功,屏幕上,花香正穿越河西走廊,飘向更远的远方。
- 2025-09-30网络中国节·中秋丨甘谷:多彩活动进乡村 佳节浓情暖乡邻
- 2025-09-18兰州皋兰:感受前沿科技 探索科学之美
- 2025-09-18兰州市榆中县举行2025年下半年新兵欢送大会
- 2025-09-18社区居民的“贴心人”颜秀琳 平凡服务里见真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