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冉耀斌教授做客《金城讲堂》讲述古代诗人笔下的兰州
原标题:西北师范大学冉耀斌教授做客《金城讲堂》讲述古代诗人笔下的兰州

10月18日上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冉耀斌应邀做客《金城讲堂》,以《西北重镇 丝路明珠——古代旅陇诗人笔下的兰州》为题,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学与历史对话,通过卷帙浩繁的古典诗词,深度解码了兰州作为丝路重镇的壮丽风华与沧桑变迁。
诗词为笔 勾勒金城雄浑形胜
冉耀斌教授并未停留在宏观历史的叙述,而是从“歌咏兰州形胜”“抒发报国豪情”等多个主题切入,让诗词本身诉说兰州的故事。他重点剖析了古代诗人笔下兰州的壮丽山河。当唐代诗人高适的《金城北楼》被吟诵而出——“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一幅动静结合的皋兰山、黄河壮景图仿佛呈现在观众眼前。冉教授指出,诗中“声若箭”“势如弓”的比喻,不仅描绘了自然的险峻,更暗合了金城作为军事要塞的紧张与雄壮。
随后,他引用了明代官员唐龙的诗句“地图雄玉垒,天险壮金城”,以及清代牛运震《登皋兰望河楼》中“龙虎控岩疆,乾坤此战场。金汤壮秦汉,锁钥接伊凉”的豪迈咏叹。冉教授解读道,这些诗句共同构筑了兰州在诗人心目中“控扼冲要、固若金汤”的雄关形象,是其地理战略地位最生动的诗化表达。
从边塞烽烟到田园牧歌
除了雄浑的边塞之音,诗人笔下的兰州也有其静谧与繁庶的一面。冉耀斌教授以明代王云凤的《兰州》一诗为例,“百年边郡依秦塞,万里神州拥汉关”开篇仍是宏大的边关叙事,但笔锋一转,“禾稻秋来遍原野,家家流水碧潺潺”则描绘出一派塞上江南的富饶与安宁。这种从“城压风涛”的壮阔到“禾稻原野”的温馨的转变,正记录了兰州在承担军事功能的同时,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人烟阜盛、安居乐业的城市。
整场讲座,冉耀斌教授以“古代诗人笔下的兰州”为精巧的切入点,串联起从盛唐到晚清的诗词长卷。他深刻指出:“这些诗词不仅是艺术的创作,更是兰州历史变迁的‘活档案’。诗人的笔触,敏感地记录了这座城市的每一次呼吸与成长。”
记者 高宏梅 文/图
- 2025-10-20第六届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总决赛在兰州新区顺利完赛
- 2025-10-20以瓜为媒 铺就乡村振兴新路径——记皋兰新农人魏新宝
- 2025-10-20戈壁生大道:G571阿若项目在风沙中镌刻“公发印记”
- 2025-10-10兰州远光照相馆:“最美证件照”重塑新时代品质照相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