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提质升级 兰州市民乐享“家门口”生态福利
原标题:园林绿化提质升级 市民乐享“家门口”生态福利

初冬的五泉山公园,600年古树仍擎着苍劲枝干,金黄的落叶铺满石阶,市民在园子里休闲娱乐,偶尔驻足欣赏枝头残留的秋意;南关十字街角的小游园内,老人们裹着薄棉衣在廊架下闲谈,孩童们踩着落叶在草坪旁嬉笑……自2025年9月1日《兰州市文明城市建设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以来,兰州市林草局以条例为遵循,深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细化服务举措,让绿色成为文明兰州最动人的底色,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推窗见绿、游园舒心的体验中持续攀升。
五泉山公园:
守古韵添新颜 优服务赢民心
五泉山公园作为陇上名胜,承载着兰州人的集体记忆。这座占地420亩的古典园林,绿地率达70%,绿化覆盖率高达90%,74种乔木、45种灌木与87棵挂牌古树名木共同构筑起城市绿肺。
“你看这古树养护得多好,枝繁叶茂的,逛着心里都敞亮!”正在公园散步的王女士说。为守护这些“活化石”,公园组建专业团队,每年对衰老期古树的枯枝死桩修剪加固,为每棵古树建档立卡,专人定期浇水施肥,今年已完成6棵古树的根系修复、营养补充等专业复壮工作。
“今年以来,公园完成了绿化种植与补栽补植,新添了海棠、美国金钟连翘、羽叶丁香、龙柏、高杆月季等灌木,丰富了园内景观层次。同时,我们持续加大绿地管护与卫生保洁力度,更巧用废旧垃圾桶、木板制作创意绿化护栏,既防范踩踏行为,又践行节约理念,实现功能与美观的统一。”五泉山公园主任刘从君介绍。
服务升级让舒心指数同步提升。“节假日不仅有鲜花装扮,安保保洁也明显增多,遇到问题反映后很快就能得到答复,这样的服务太贴心了!”刚打完太极拳的李女士满意地说。数据显示,公园对市民意见建议答复满意率达99%,这份高分答卷正是文明服务的生动注脚。
南关小游园:
补绿化优设施 让市民乐享“家门口”绿色福利
如果说五泉山公园是兰州园林的“瑰宝”,南关小游园就是市民家门口的“绿色福利”。今年4月15日,南关小游园建设项目开工,仅用一个半月便完成4184平方米的景观打造,217株雪松、银杏、樱花等乔木错落有致,6万余株月季、金叶女贞等灌木铺就绿毯,景墙、廊架、坐凳等设施一应俱全。如今漫步游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全天候保洁让路面干净整洁,定期的设施排查修复更筑牢了安全防线。
“自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我们定期对游园内乔灌木及草坪进行浇水、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定期排查并修复景墙、廊架、坐凳、照明等景观和服务设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市民使用安全。同时,实行全天候保洁制度,常态化清理游园垃圾、清扫路面,保持游园环境干净整洁,为市民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城关区城市绿化管理所工作人员崔路阳表示。
“以前想找个地方歇脚都难,现在下楼就是小游园,环境好、设施全,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家住附近的张大爷每天都会来此健身,言语间满是喜悦。
全市布局:
融文化强管护 构建“城园相融”生态新格局
据兰州市林草局城市园林绿化科科长成曦介绍,目前全市建有城市公园211座,总面积41413.33公顷。2021年至今,主城区建成开放游园170处。“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基本实现。在建设中,兰州注重融入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打造一园一景的地域特色——如部分公园增设黄河主题雕塑,部分游园融入丝路驼队元素,让绿化景观与文化底蕴深度融合。在管护上,推广乡土植物与智慧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监测植物生长状态,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同时完善健身步道、无障碍设施等30余处,建成15处儿童友好公园,让不同群体都能享受绿色福利。在服务上,设立“党员示范岗”与志愿服务站,引入书吧、文创等多元业态,近三年全市各公园累计接待游客6253万人次,绿色空间成为市民休闲、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
从南北两山的生态提质到城市公园的精细管护,从对古树名木的悉心守护到口袋公园的遍地开花,兰州市林草局以《兰州市文明城市建设促进条例》为行动指南,用匠心浇灌绿色,用服务温暖民心,让文明之花在金城的绿意中绚烂绽放。
- 2025-11-03鱼水情深 警民同心绘就丰收图景
- 2025-11-032025兰州马拉松跑遍兰州系列活动“九九重阳”全民登高鸣枪开赛
- 2025-11-08【记者节特别报道】华亭融媒:岁月为卷 奋斗作笔 融媒逐光再前行
- 2025-11-08【映像华亭】第49期|你看,这群“追故事的人”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