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北庄村女干部用新媒体打开乡村发展新思路
原标题:皋兰县北庄村女干部用新媒体打开乡村发展新思路

驻村工作队向村民讲解医保政策

吕茹悦和张斌燕
“镜头里是梨乡的烟火气,评论区是乡亲的心里话。”近期,皋兰县什川镇北庄村的两个新媒体账号——“北庄村第一书记”抖音号和“北庄之声选调日记”视频号悄然“出圈”。
账号背后的运营者,是新上任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吕茹悦和选调生村助理张斌燕。她们一位拥有严谨与创作热忱,一位怀揣着鲜活与真诚,以手机为笔、镜头为墨,让这个梨乡小村的发展故事有了新的传播渠道,架起了干群同心共谋振兴的“云端桥梁”。
吕茹悦 短视频是现在的“新农具”
“把心贴近群众,把劲使在实处。”这句被写在“北庄村第一书记”抖音号简介里的话,是吕茹悦的工作信条,也是她想要成为一名驻村实干者的初心。
驻村之前,吕茹悦是兰州市图书馆古籍特藏部职工,10余年与故纸堆为伴,服务对象是一本本年龄比她都大的古籍。2016年,她曾参与帮扶榆中县马家山村,驻村一个多月,她创作出精准扶贫题材小品《牛宝与狗蛋》,这部作品不仅斩获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剧目、优秀编剧奖,还巡演至东莞、张家港等地,被中国戏剧家协会专家赞为佳作。
也正因这次驻村的经历,今年接到北庄村驻村任务时,她有了更足的底气。她说:“只有跟乡亲们零距离,才能懂他们的需求,我希望能用新媒体把北庄的好故事讲出去、把发展的路铺起来,让群众多一个讲心里话的地方。”
在北庄村党总支书记杨军的带领下,吕茹悦用短短10余天的时间就摸清了村上的情况,也和很多村民打了照面。
“杨军说,‘把乡亲们的困难解决了,就是我们的头等大事。’这话比我写过的任何剧本台词都有力量。”吕茹悦把这份触动装进镜头,首条记录驻村日常的视频就收获3.6万的播放量。
杨军看着视频的浏览数据十分惊讶:“我们这位驻村工作队队长别看是位女同志,但她的工作作风很扎实。通过拍摄短视频,把镜头对准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把大家听不懂的政策转化成接地气的话语,村民们的反响非常好。”
“吕书记,村西水渠有点堵”“能不能帮咱在网上推销一下梨”……曾经需要村民跑腿才能反映的问题如今变成视频下面的一条条评论。短短一个月时间,北庄村的这个抖音号已收获1300多位粉丝20000多个赞,成了一条新的“干群连心线”,村民在路上认出吕茹悦时都会热情打招呼,这让她的心里暖暖的。
吕茹悦坦言:“网络社交媒体现在就是我们乡村振兴的‘新农具’和‘金喇叭’。以前农村的好东西卖不出去,现在通过抖音、快手直播平台,乡亲们的农产品可以直接发到全国各地。更重要的是,它像一块磁铁,把村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吸引回来,让乡村有了新活力。”
张斌燕 基层工作就是真心换真心
2001年出生、安徽合肥人、播音主持专业……张斌燕的履历一开始就带着“外地人”的标签。但这个年轻姑娘,用自己的方式悄悄走进了北庄人的心里,也让“北庄之声选调日记”视频号的点赞量越来越多。
刚到村的第一关,是语言。北庄村大部分村民都说本地方言,走访了解村情的时候,一位老人拉着她兴奋地讲什川的老城墙、早年背农货去市区的往事,她虽听得认真,却听不大懂。这次对话让张斌燕立下了第一个工作目标:要想帮乡亲们解决实际困难就要先听懂他们的话,要想谋发展就要先融入他们的生活。于是,在日常工作中,她就经常请教村党支部书记,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她大致能听懂乡亲们的话了。
从10月初到次年开春,是什川梨园冬果梨软儿梨成熟丰收售卖的重要时期。软儿梨丰收时张斌燕刚到村上,一次交流时,果农魏政文说:“这几年看大家都尝试电商卖梨效果不错,今年我也想尝试,但我没经验不会拍。”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张斌燕主动上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他调整镜头、设计口播语,鼓励他平时多拍田间实景,接地气的内容更容易被大数据推荐给更多用户。拍摄结束后,魏政文从冷库里拿出水果感谢她,这一幕也深深打动了这个年轻姑娘。
后来这个短视频里出现了一行字幕:感谢张助理帮忙。如今,在张斌燕的帮助下,果农魏政文已开通抖音、美团电商账号。“魏大哥还约我过两天一起直播卖梨,虽然我也没经验,但我愿意尝试为村民们做点事。”张斌燕笑着说:“我就做了点小事,他却记在心里,这让我明白,基层工作就是真心换真心,语言不是隔阂,真诚才是‘硬通货’。”
现在,张斌燕不仅开通了视频号,也在抖音上开通了账号,并按照每周2条的更新速度发布着北庄村的点点滴滴,账号的评论区满是“欢迎张助理”“提示很实用”“原来你不是游客”“年轻人真棒”等这样的留言。每一条留言就像一股暖流注入张斌燕的心田,这让她对基层选调工作充满信心:“希望通过我的镜头给大家呈现北庄村的美、什川镇的好,让这里的梨、羊肉能卖到全国各地。”
干群同心 小屏幕聚起大能量
记者跟随两位女干部体验了她们的一天,吕茹悦手里一直捏着手机,看到有意思的人和事立马开拍,张斌燕走着路也在想着口播的顺序,她们用行动书写着热爱,用坚守诠释着担当。
如今在北庄村,新媒体账号早已不是单人运营的生活日记,而是干群同心谋发展的共用平台。对村民来说,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视频账号,更是村务信息的窗口——刷视频能知道村里的新动态,发评论能反映日常的小诉求,看到干部帮农户拍视频、跑销路,对乡村发展的信心更加足了;对村里来说,新媒体账号是村里的发展“排头兵”——吕茹悦计划用它推介北庄文旅、对接电商资源,张斌燕想帮更多农户学会短视频运营。
杨军感慨地说:“这两个账号,让北庄的‘朋友圈’变大了,发展的路也变宽了。”首条视频3.6万播放量、村民主动私信提建议、农户借账号开启电商直播……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都标志着北庄村在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这条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梨树枝头挂满果实,村民们笑着劳作,干部与乡亲并肩交谈……这些都被记录在了镜头里,这小小的手机屏幕,正连接着党心与民心,让北庄村的振兴故事,在数字时代里越讲越精彩。
◆记者手记
很多人都有一个刻板印象——驻村工作男同志更合适,女同志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成不了什么事。但是,皋兰县什川镇北庄村的这两位女干部,她们用自己的热情、创意和执行力证明了自己,也为北庄村打开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短视频如今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些爆火的视频并没有统一模板,吕茹悦和张斌燕打出的是真实这张牌。与个人营销账号不同的是,她们把账号当成一个双向渠道,既反映基层一线的真实日常,又为村民打开沟通渠道,村民能靠它反映问题,村里能靠它推特产、引人才。勠力同心,干群关系也更加密切。村民们都说,像她们这样用老百姓能懂的方式,解决真问题、干实在事,北庄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安娜 文/图
- 2025-11-26兰州“零点食堂”温暖城市守夜人
- 2025-11-25“十四五”期间甘肃省资助学生1250余万人次
- 2025-11-25烟火气中家的味道 兰州人的“硬核”过冬美食
- 2025-11-24当“赶路人”成为“自家人”兰州与新市民双向奔赴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