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公益影像

兰州市“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2025-03-31 10:2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兰州市“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3月30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教育工委、甘肃省公安厅、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部门共同举办的“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2025年甘肃省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在兰州战役沈家岭战场遗址红色纪念广场启动。

  兰州实践活动现场以徒步重走兰州战役战场遗址为主线,以兰州战役沈家岭战场遗址红色纪念广场为起点,经过第一道战壕、沈家岭战斗陈列展馆、王学礼等烈士牺牲地纪念亭、小白杨营区、兰州烈士陵园等地,通过徒步行军、深入战壕、聆听讲解、敬献花篮、实地祭扫等形式,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传承英勇无畏、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等品质。

  从红色纪念广场出发

  当日上午,兰州市“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从兰州战役沈家岭战场遗址红色纪念广场开始。在广场入口处有一面《沈家岭战斗》歌词墙,从歌词中可以深刻感受到第一野战军全体指战员敢于攻坚、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勇气。徒步行军开始,队伍陆续离开广场,穿过红色文化长廊,一边走一边了解长廊两侧浮雕上雕刻的战斗场景和英雄事迹。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英雄的精神发扬光大,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位于沈家岭村的红色文化长廊,两侧是28块刻有战斗场景和英雄事迹的浮雕,为我们生动再现了1949年8月沈家岭血战的激烈场景,其中有英雄团长王学礼、舍身堵枪眼的李应邦、突击排长王立功、拼刺英雄张保英以及李锡贵、马克忠等英烈的战斗故事。

  在陈列展馆了解战斗经过

  第一道战壕为战壕场景复原区。在这里,大家驻足观看沈家岭战斗沙盘、微缩型战场环境和防御工事,通过了解沈家岭地形地貌,实地了解战斗的经过和细节。

  沈家岭被誉为“兰州锁钥”,是兰州守敌三大主防阵地中距兰州城和黄河铁桥最近的一个阵地。壕沟南侧建有下沉式沈家岭战斗沙盘,展现了沈家岭战斗敌我双方兵力部署和战斗经过;沿着第一道战壕下到北侧,可以看到微缩型战场环境和防御工事,能身临其境感受当年战斗的残酷和激烈。

  接着往前,便是沈家岭战斗陈列展馆。沈家岭战斗陈列展馆所在的漫湾,是当年我军沈家岭主攻团的指挥部和进攻出发阵地。陈列展以地图、图片、文字、专题片等形式,详细展现了沈家岭战斗的经过和英烈们的英雄事迹。

  兰州凯文中学学生刘芳萌说,参观陈列馆自己受到了极大震撼,“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以这种更加切实的方式走近历史。先辈们的精神熠熠生辉,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在烈士纪念亭聆听英雄事迹

  当日,青少年们在王学礼等烈士牺牲地纪念亭驻足。站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沈家岭的地形、地貌。志愿者在这里讲述了“血战沈家岭、抢占黄河铁桥”等经典战例。

  烈士牺牲地纪念亭,用以纪念沈家岭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在沈家岭战斗中,有539名烈士浴血疆场、1376名指战员光荣负伤,涌现出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

  “当我沿着先烈们的足迹,踏过满是烽火记忆的故道,对那些为我们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的敬意就油然而生。”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2023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军士2班孙永锐说。他表示,未来,自己将更加严格自我要求,不断继承革命遗志,传承革命精神,展现新时代军士生的昂扬风貌,以此为强军之路贡献自己青春的力量。

  小白杨营区位于沈家岭村南侧,这里原来是部队营区,现在用于开展国防教育、军事体验活动。在这里,大家开展了爱国歌曲拉歌活动,《团结就是力量》《祖国不会忘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飘扬在军营上空,久久没有散去。之后,又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徒步,师生们到达本次兰州市“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兰州市烈士陵园。在这里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祭扫仪式,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擦拭烈士墓碑、参观兰州战役纪念馆展厅,师生们在这里追忆英烈功勋,赓续红色血脉。

  西北师大附中高二学生许启诺表示,参加今天的活动,重走先辈们走过的道路,自己感受到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他说,“看着高耸的纪念碑,自己对烈士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们要牢记他们的故事,继承他们的宏伟理想,发扬革命传统、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记者手记

  清明将至,来自兰州市初、高中以及省内高校等16所学校的400余名师生经过十几公里的徒步,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传承英勇无畏、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等精神品质,把学习奋斗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纪念是奋斗”,要把对革命先烈的追思、敬仰转化为奋斗拼搏的动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亮 颜维俊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