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公益影像

冷链锁住梨香 品牌拓宽市场——皋兰软儿梨的“出圈”辩证法

2025-04-09 08:50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真空包装的软儿梨

  在皋兰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陈玉芳正将包装好的软儿梨称重后打包,准备发往长三角地区。“原来农闲的时候都没有收入,现在我能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有4000元的收入。”陈玉芳笑着说。这一切,都得益于当地梨产业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皋兰县深入挖掘、悉心培育梨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积极打造兼具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梨产品品牌,力求将软儿梨这一地方特产推向更为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品尝到软儿梨的独特风味,领略兰州梨文化的魅力。

  皋兰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成立,以什川镇的梨产品作为主营项目,收购量从2012年的40吨一路增长至如今的300多吨,成功将这一甘味农特产品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软儿梨作为应季水果,以往销售期极为短暂,仅集中在每年12月中旬至次年1月初。为突破这一限制,延长软儿梨的销售时间,该合作社与当地政府齐心协力攻克了诸多难关,其中首要的便是储藏和运输难题。

  “目前,合作社已建成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冷库,成功解决了软儿梨以往的储存难题。去年9月采摘的软儿梨,经过静置和糖化后存入冷库,可实现全年销售。同时,我们采用给梨加保温箱、真空包装、冷链物流等手段,打破了运输半径小的困境。”该合作社理事长魏永波说。

  合作社全年有事干,也让像陈玉芳一样的农户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她笑着说:“老一辈人种梨树糊口都难,如今,我们种梨树有一份收入,在合作社分选打包还能有另一份收入,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记者了解到,产自“世界第一古梨园”的软儿梨,如今只需48小时内便能抵达深圳等地。

  解决了储存和运输问题后,销售成为产业发展的又一关键点。为此,该合作社创立了“小魏哥”品牌,借助品牌效应提升软儿梨的市场知名度与竞争力。“我们合作社与甘肃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合作,对软儿梨的糖化过程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并申请了专利,以此确保软儿梨的风味、口感和品质都能达到最佳状态。”魏永波说,“我们创立这个品牌的初衷是复兴传统水果,带动地方经济,所以必须从水果品质抓起。”

  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春节期间,合作社还将冬果梨加工制作成开盖即食的礼盒装产品。这一尝试让魏永波看到了甘味农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他坦言:“长期以来,梨树种植一直是当地农业的重要支柱,但过去梨的销售价格低,经济效益不佳,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经过多年努力,合作社攻克了诸多难题,拓宽了销售渠道,农户种植积极性逐年提升。目前,合作社已带动900多户农民参与种植,也让古梨树保护工作落到了实处。”

  2024年,什川镇实施了农业农村部产业强镇项目。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农产品分选工厂以及开展后期农产品深加工等,以此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预计今年7月,占地12亩、总投资4500万元的梨文化生态产业园将在什川建成,有望将甘味农特产品销得更远、卖得更好、韵味更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 娜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