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要闻

山洪中的“逆行者”兴隆山保护站党员冒雨打通生命通道

2025-08-15 10:04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原标题:山洪中的“逆行者”兴隆山保护站党员冒雨打通生命通道

  工作人员在管护中心办公点附近清淤

  8月14日中午时分,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办公区内,清淤已进入尾声。谈宝军、高登位和其他干部职工放下手中的铁锹,三两口吃完简单的午饭后,迅疾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旅游区内危急地质灾害隐患的定点排查工作,正在按照国家、省级林草部门等有关各方的统一部署,对旅游基础设施及自然保护区防火、巡护道路、监控设施、光缆等进行评估。”管护中心副主任刘旭东说。

  尽管山洪灾害的那一刻已逐渐远去,但说起当晚的情景时,大家永生难忘。“500多米走了40多分钟,全是泥,太难走了。但管护中心还有人被困,断了联系,我们必须往里走。”管护中心下属兴隆山保护站站长谈宝军说。

  一头扎进风雨中

  “我是党员,我先上。”面对山洪突至的危急时刻,谈宝军、副站长高登位连夜逆行而上,救助被困群众3人,第一时间打通了兴隆山管护中心同外界的联系。

  8月7日下午,暴雨预警信息如一声紧急号角,打破了保护站的平静。兴隆山保护站迅速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机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防汛准备工作紧急展开。“同志们,暴雨即将来袭,大家务必高度重视,立刻行动起来。”谈宝军和高登位迅速分组,通知管护点职工和护林员的同时,着手搬运应急物资,检查防护设备,为后续应对险情争取了宝贵时间。

  夜幕笼罩,暴雨愈发猛烈,谈宝军和高登位心急如焚,他们深知此刻每一秒都关乎群众的生命安全。两人迅速带领两名护林员,一头扎进风雨之中,艰难地前行。冰冷的雨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顺着脸颊流淌,泥浆灌满了雨靴,每走一步都异常沉重,但他们顾不上擦拭,顾不上疲惫,一心只想尽快完成警示装备设置。

  凌晨4时,雨势稍减,可谈宝军和高登位的心依然悬着。他们深知,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两人对视一眼,没有言语,却心领神会,再次毅然决然地冒雨外出巡检。行至兴隆山庄附近时,他们发现有3人被困在湍急的水流中。虽然只相距20多米的距离,但是此时积水和泥泞已经比较深了,行进异常艰难。他们手拉手一步步艰难地踱步过去,把3名被困群众拉到了地势较高的安全地方。

  必须想办法进去

  天色渐渐亮了起来,但是位于管护站的谈宝军和高登位依旧没能与中心取得联系。由于洪灾,管护中心断电断网,与外界失联七个小时,多方联络电话都只能接入兴隆山保护站。此时,兴隆山保护站成为了大家联络的唯一希望。

  “必须要想办法进去……”凌晨6时左右,连续奋战一夜的谈宝军和高登位,满身泥污,疲惫不堪,但他们深知打通联系的紧迫性。两人顾不上休息,淌着泥水,毅然赶往兴隆山管护中心机关办公点。他们先是驾驶着应急越野摩托车,可刚行驶不到五百米,车轮便陷入泥沙无法前进。眼前的路面已被洪水裹挟的泥石流淹没。两人跳下摩托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摸索前行。泥水没过膝盖,每走一步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倒。但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最终凭借着顽强的意志,艰难徒步三公里后,终于到达了管护中心机关办公点。

  “我们当时被困的人也是心急如焚,看到这两位同志走过来,也是一下子看到了亮光。”刘旭东说。谈宝军和高登位的及时到达,第一时间打通了管护中心同外界的联系。随后,谈宝军和高登位主动请缨,协助中心将受困人员分批转移至保护站。

  熠熠生辉的党员徽章

  8月14日,记者见到谈宝军和高登位时,他们正忙着和管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清淤。眼下,该中心办公点无法正常使用,兴隆山保护站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又成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阵地。

  他们协助相关科室调试通信设备,一遍又一遍检查线路,调整参数,确保上通下达的信息渠道畅通无阻。同时,还和中心干部职工一起,向设在保护站院内的中国安能救援队现场指挥所提供热水、方便面等补给,两人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个角落。

  “这两位同志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兢兢业业地奋战在森林管护一线,这次山洪灾害发生后,他们更是不畏艰险……”管护中心副主任陈玉平说。

  顺着他的话音,记者望向不远处正挥动铁锨清淤的两人,他们胸前的党员徽章在午后的阳光下更加熠熠生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崔凌云 颜娜 杨贵智 王璇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