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3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 这些防治误区要避开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高血压一直是困扰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有超过3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这意味着在我们身边每十个人中就有两到三位高血压患者。
我国超3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布的《全球高血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14亿,仅有20%左右的患者通过药物或生活方式干预有效控制住病情。2024年,中国30岁至79岁成年人中约29%患有高血压。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毛懿:中国的高血压人群已经有3亿人口了,尤其对于40岁以后的人群来说,高血压往往是个隐形的杀手,自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血压就高了,早点去测量有很大必要。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高血压?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高血压?有些人说,如果没有家族高血压病史就不会得高血压,这种说法对吗?什么因素会诱发高血压呢?
医生介绍,高血压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亲属中有高血压患者的人群,得高血压的概率更高,但是遗传并不是绝对因素。长时间摄入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缺乏运动,长时间吸烟、饮酒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此外,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也会导致心率加快、血管缩短,继而引起高血压。 医生介绍,如果不能把血压控制好,还可能导致多种疾病。
血压控制不好
多种疾病都来找
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慢性肾病和痴呆症的主要诱因。因此,定期监测血压,尽早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非常重要。
毛懿: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135—80毫米汞柱,高于这个标准以上就认为是高血压,但治疗并不是一定要吃药。对于小于40岁的人群,如果血压高,我们往往认为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健康的运动方式,包括体重控制,包括饮食,低钠饮食,这样的情况下,超50%的病人血压能得到相对较好的控制。
高血压是胖人的“专利”吗?
高血压作为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关于它的各种说法也是经常听到。比如说高血压是胖人的专利,只要体重正常就不用担心;还有人说高血压的药物有成瘾性,能少吃就少吃,这些观点正确吗?
错误说法:高血压是胖人的“专利”,瘦人不必担心。
毛懿:高血压并不是肥胖人的“专利”,肥胖的人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高血压的比例会增加,但瘦的人如果有遗传性的因素,或是有一些继发因素的时候,也会血压增高,这并不是绝对因素。
医生介绍,不管什么身材、什么年龄段都有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所以大家都应该定期测量血压。
错误说法:只要没有症状,就算血压超出正常值也不需要吃药。

医生介绍,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才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颈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即使没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就应积极干预治疗。
错误说法:高血压药有成瘾性,血压正常了就尽快停药。
抗高血压药属于非成瘾性药物,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用药,药物调整或者停药必须遵医嘱。

毛懿:对于50岁以上、60岁以上的患者,这个时候长期的高血压,不管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外周血管的阻力已经增高了,这样的人群往往要靠长期药物治疗来维持,一旦停药之后血压就会反弹会升高。停药几天可能会觉得血压没有反弹,但是等五天之后,药代谢完之后,血压就开始升高了。
医生介绍,血压反弹,波动幅度过大会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所以,抗高血压药的作用不仅是降压,还可维持血压平稳,避免更多脏器损伤。
这些关于高血压的误区
你知道吗?
误区一:高血压药物要频繁更换
选择一组理想的抗高血压药需要长时间观察和验证。只要能保持血压稳定不波动,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就应坚持服用。
误区二:保健品能降压
很多老年人认为保健品也能降压,实际上,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盲目使用只会延误治疗。

误区三:靠输液可以预防高血压
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需要静脉输液用药外,一般的高血压应选择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不需要输液。
误区四: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是保持身体器官血液灌注的动力来源,血压短时间内降得过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也会随之降低,容易导致脑血栓的发生。所以血压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控制在正常范围。
(总台央视记者 杨阳 牟媞媞 刘苏)
- 2025-10-09兰州博物馆群双节人气爆棚
- 2025-10-09“铁水流星”映夜空 非遗表演庆双节
- 2025-10-09皋兰什川古梨园成为游客双节假期好去处
- 2025-10-09兰州公安交警、市城管委数字中心出实招确保游客市民假期安全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