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公益人物

85后社区党委书记刘敏解民之困做实事 居民们亲切地称她“贴心人”?

2024-12-05 08:59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刘敏给困难家庭发放暖冬被

  在渭源路街道南河新村社区,有一位85后社区党委书记。她在基层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了11年,以社区为家,视居民为家人,一心一意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让居民生活日益丰富多彩,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贴心人”。她就是刘敏。

  践为民初心 亲力亲为不推诿

  12月3日上午,记者走进南河新村社区,刘敏正忙前忙后接待居民,认真聆听记录并一一答复。个头不高、话语温柔却干练果断的刘敏,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南河新村社区便民微社区”居民联络群,并主动上门邀请辖区居民和商铺人员入群。无论何时何地,她总是第一时间耐心解答居民疑问。通过这个平台,居民们只需动动手指,就能与她进行“零距离”交流。微信群里,刘敏和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回复居民反映的问题,协调处理诉求,从不回避问题,而是想方设法解决。经过悉心经营,“便民微社区”从最初居民的不理解、不看好,到现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与信任,成为了基层社区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2024年春节,刘敏积极推动社区联合兰州晚报与爱心摄影机构,共同开展了“用镜头记录幸福 用照片珍藏温暖”春节全家福拍摄活动,邀请了约30组家庭拍摄“全家福”。同时,社区还专门为选好的照片制作了精美相框。

  守为民初心 解民之困做实事

  “解民之困做实事,关键在于精细,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刘敏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为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她首创在辖区设立三处“民情联络点”、放置“解忧信箱”、聘任热心群众担任“民情联络员”。社区三个党支部定时定期收集民情民意,一对一对接,对居民投递的信息第一时间协调处理,加快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的速度。“解忧信箱”成为了反映邻里交往、居民诉求的窗口,架起了社区与居民间沟通的桥梁。运行以来,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社区先后为群众协调解决了树木遮挡采光、邻里矛盾纠纷、管道漏水、外墙维修等120余件实事。

  在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行动中,刘敏将南河新村小区部分楼栋未办理房产证问题列入重要事项清单。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居民梳理资料,积极联系协调相关单位。最终,居民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房产证。

  对于辖区特殊群体,刘敏更是牵挂在心。对空巢老人刘奶奶的生活起居、健康安危的关爱帮助,对独居老人刘阿姨的陪伴照顾,都体现了她的责任与担当。

  履为民初心 社区品牌亮实招

  刘敏在社区打造了“乐享南河”党建品牌,创新“温暖家”共商共治基层治理品牌,与甘肃省图书馆共同打造“乐享心文化”服务品牌,建立“蒲公英图书流通站”,满足居民学习阅读需求,推动书香社区建设。同时,社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0余场次,引导居民多读书、读好书。甘肃省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也加入社区,为特殊群体和居民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社区还加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慰问离退休老干部,鼓励他们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

  心系流动人口子女 组织多种活动

  南河新村社区辖区内流动人口较多,基本为外地来兰务工人员。刘敏深知这些居民的不易,为了更好地服务流动人口,她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和调研,详细了解流动人口家庭的生活状况、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和困难。针对流动人口子女,社区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了趣味知识讲座,普及安全、家长学校等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综合素质。同时,每逢儿童节,她都会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走进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幼儿托护点,为孩子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同孩子们一起庆祝节日,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建荣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