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公益人物

从山村少年到净水创业者看李王先的逆袭之路

2025-09-11 09:18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原标题:从山村少年到净水创业者看李王先的逆袭之路

  李王先为用户讲解

  李王先在为用户讲解水处理设备知识

  在兰州一栋现代化写字楼内,李王先正俯身向顾客讲解净水器过滤原理,眼神专注。这位从陇南宕昌两河口乡罗湾村走出的农家子弟,36年人生满是与命运的较劲:14岁辍学当木匠,首次吃西瓜咽下饭籽,高中靠土豆充饥,大学打工攒学费,曾因村民闲言碎语致父亲精神失常。如今,他在兰州立足,投身净水行业,在这里闯出了一片天地。

  煤油灯影里

  是山村少年艰难求学路

  1988年,李王先出生于罗湾村,村子被群山环绕,村民靠天吃饭,“顿顿有洋芋,就是好光景”。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是晚自习课上的煤油灯 ——昏黄火苗摇曳,课本上的字忽明忽暗,每天放学,鼻孔都沾着一层黑灰。

  14岁上初二时,父亲一句“家里实在供不起了”,让他攥紧课本。他没哭,默默跟着村里老木匠学手艺,天不亮就拉锯、刨木,手上水泡破了又起;晚上躺在冰冷木板上,耳边总回响着教室里的读书声。那时,他连宕昌县城都没去过,世界的边界就是村口那座爬不完的山。

  第一次出山,是因三叔生病。父亲从贴身口袋摸出50元,让他去县城找姑奶奶借钱。他踩着泥泞山路走了4小时才到县城,看到姑奶奶家青砖铺地、透亮玻璃窗,直呼“简直是天堂”。姑奶递来西瓜,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吃西瓜,怕弄脏地面,竟悄悄咽下瓜籽。姑奶见状红了眼,摸了摸他的头。

  后来去理发店,老板一句“你是工地上干活的吧?”像根刺扎进他心里。他暗下决心:“不读书,一辈子都是‘打工仔’,永远走不出大山!”可回家说想上学,父亲却摇头。绝望之际,三姑拉着他找校长求情,校长被打动,同意让他返校,学费先欠着。重返课堂的李王先,每天第一个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煤油灯前,把别人睡觉的时间都用来做题。

  一袋土豆

  助他考上重点大学

  考上县高中,李王先拿着录取通知书却笑不出来——学费和生活费对家里是天文数字。父亲蹲在门槛上抽旱烟,说 “我去借”。接下来几天,父子俩挨家挨户借钱,村民你5块、我10块,凑了200元。还差200元,最后父亲找房东赊账,才让他报上名。

  高一暑假补课,他回家想背面粉,却发现面缸空空。父亲红着眼眶,从床底翻出一袋土豆:“娃,先背这个去,我再想办法。”那半个月,他每天靠煮土豆充饥,因长期缺少营养,脸掉了皮,同学问起,他只说“过敏了”。

  高二时,父亲不忍心,收拾行李去外地建筑工地打工,扛水泥、搬砖头,省吃俭用每月寄生活费。“第一次收到爸爸寄的200元,我哭了好久。”此后,李王先能吃饱肚子,学习更有劲头。高考成绩出来,他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成了罗湾村第一个大学生。父亲从工地赶回来,买了瓶白酒喝得酩酊大醉,反复说:“我娃有出息了!”

  再苦也得扛

  不做出个样来绝不回家

  拿到录取通知书,学费又成难题。李王先跟父亲说:“爸,我去打工,学费自己挣!”从大一开始,他利用寒暑假打工。每年寒假,坐绿皮火车去江苏昆山、浙江嘉兴的电子厂,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暑假,他跑销售,顶着烈日挨家推销。一次在江苏,下大雨没带伞,他浑身湿透敲开一家公司的门,却遭到拒绝。他蹲在路边发誓:“外面再苦也得扛,不做出个样来绝不回家!”可他没想到,“不回家”成了村里人的谈资,“读书读傻了”“犯了错不敢回”“养了白眼狼” 等闲言碎语,让老实巴交的父亲精神越来越差,最后疯了——每天坐在村口念叨“我娃回来了”,见人就问 “你见过我娃吗”。

  得知消息时,李王先正在电子厂加班,他扔下活往家赶,火车上哭了一路。回家看到父亲呆滞的样子,他心如刀绞,拿出打工攒的2万元带父亲求医,每天陪父亲看病、吃药、讲故事。几个月后,父亲病情稳定了。这次回家,李王先也收获了爱情。妻子在他最穷时跟着他,第一次回罗湾村,崎岖山路让她哭了。

  处理完家里的事,李王先回学校完成学业,毕业后凭优异成绩进入一家央企,捧上“铁饭碗”。

  母亲的话

  成就净水事业

  在央企工作一年,李王先每天按部就班,却觉得少了点什么。“跑销售时就想自己闯,不想待在舒适区。”2013年,他大胆决定停薪留职,瞒着父母做生意。可第一次创业因缺乏经验,资金全亏光还欠债。2014年8月,又噩耗传来:母亲胃癌晚期。

  不久,母亲因病离世,成了李王先终身的遗憾。“母亲说要让大家喝上干净水,我就做水处理设备!”2016年,他在兰州新区创办甘肃榕树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榕树芽”是提醒自己:再难也要像榕树芽一样,在石头缝里扎根生长。

  创业初期,他租小厂房,既当老板又当员工,每天泡在车间研究设备图纸,还亲自上门安装调试。一次去陇南一个村子安装,山路崎岖车开不进去,他背着几十斤重的设备走了十几里山路。到村里,村民端来一碗水说“娃,谢谢你让我们喝上干净水”,那一刻,他觉得所有苦都值了。

  扎根兰州

  让干净水走进更多村庄

  如今,李王先的公司从兰州新区搬到市区,生产的水处理设备覆盖甘肃各地,还销往青海、宁夏等周边省份,帮助上万个农村家庭喝上干净水。公司30多名员工中,一半来自农村,他总说:“我小时候吃过苦,知道农村人找工作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

  他常回老家,给村里孩子讲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好好读书:“想让他们知道,不管出身多苦,努力就能走出大山。”他在宕昌县捐建两座“饮水思源”水站,免费为村民提供干净水。每次回罗湾村,看到村民喝着干净水、笑着打招呼,他就觉得没辜负母亲的期望。

  现在,李王先在兰州安家,妻子贤惠,一儿一女在兰州上小学且成绩优异。父亲跟着他住,每天去公园散步,偶尔去公司看看,看到儿子事业越来越好,脸上总挂着笑容。“娃,你娘要是知道你现在做的事,肯定很高兴。”父亲说。

  从陇南大山到兰州,从辍学木匠到环保企业家,李王先的人生是一部艰辛的奋斗史。他常说:“这辈子最感谢我妻子,在我最难的时候不离不弃,让我知道再难的路,坚持走下去就有希望。”如今,看着兰州的繁华,他有了新目标:“未来,想让‘榕树芽’惠及更多人,让更多人喝上干净水,这是对母亲的承诺,也是一辈子的追求。”

  本报记者 桑杰才让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