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公益人物

刘家滩社区民警刘辉 白衬衣在身 百姓事在心

2025-10-23 09:2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原标题:刘家滩社区民警刘辉 白衬衣在身 百姓事在心

  刘辉给孩子们讲解安全知识

  兰州城关区刘家滩社区的老街坊们,都认得雁园路派出所的刘辉警官!一身醒目的“白衬衣”,往社区里一站,大伙儿心里就踏实。“穿上这衣裳,群众更信咱,咱绝不能辜负这份信任!”这是社区民警刘辉常挂在嘴边的话。从2007年部队转业投身警营,他的制服从“橄榄绿”换成“藏青蓝”,如今又添了“白衬衣”,18年来,制服换了颜色,但他扎根社区,守护一方平安的信念,始终未曾改变。

  他是群众的“定心丸”

  “白衬衣”也曾让刘辉遇到过小插曲——有群众误以为他是监管部门工作人员,面对误解,刘辉总是耐心讲解,再出示证件,用真诚化解疑惑。

  刘家滩社区共有8875人,为了让群众更方便联系自己,他想出了“门牌扫码”的办法:辖区门牌上藏着他的姓名和电话,居民扫码就能找到人;遇到熟悉警衔序列的群众,对方总会主动配合工作,“乐意跟我搭把手,工作就能顺顺利利推进”。

  日常巡逻中,居民们看到他的白衬衣,常会主动凑上来唠嗑。楼上漏水协商无果、家里停暖不知找谁……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刘辉从不推辞。“群众愿意找我,就是信我,再小的事也得当成大事办。”

  耐心调解捋顺群众烦心事

  早上初见刘辉时,他刚端起桌上的搪瓷缸抿了口热茶,手机铃声就急促地响了起来。“好嘞,我马上到!”挂了电话,他拿起警帽往头上一扣,跟记者快步往外走:“楼上楼下因为漏水吵了快半个月,社区、街道跑了好几趟都没捋顺,今天得去把这事儿掰扯清楚。”

  跟着刘辉赶到居民楼,社区调解室早已传来争执声——楼上住户指着手机上天花板的水渍喊“明明是你家管道老化”,楼下住户攥着维修单据反驳“漏了好久,你家一直不配合”,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刘辉先把双方往社区民意调解室引:“来,咱先坐下说,站着吵半天也解决不了问题。”进门时,他下意识整了整警服衣领,刚让两人落座,争执声又起。“停!”刘辉抬手示意,掌心向下轻轻一压,“先听他说,再听你讲,一个人说完另一个说,诉求和疑问我都记着,咱一件一件捋。”说着,他掏出笔记本,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把双方提到的漏水位置、维修金额、争议焦点一一记录,眉头随着两人的讲述微微蹙起,却始终耐心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回应:“我明白你的顾虑,这个情况我记下了。”

  刘辉转过头,对着记者露出一抹略带疲惫却爽朗的笑:“你看,这就是我们社区民警的日常。别看都是些漏水、拌嘴的小事,可真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每次调解都得费不少功夫,要么耗上一早上,要么磨一下午。”他抬手揉了揉眉心,语气里满是真切,“有时候一次调解根本说不通,得二次、三次、四次往上凑,非得把事情从头到尾捋顺、完完整整解决了,才算真把居民的事儿办踏实了。”

  接地气的社区“安全讲解员”

  “小朋友,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要,不跟陌生人走,记住啦!”下午在社区儿童游乐区,刘辉蹲下身,拿着漫画手册给孩子讲反诈知识。他深知,孩子是家庭的“宝贝”,用漫画这种直观的方式,比生硬说教更有效,“小孩听明白了,还会回家跟家长说,相当于给全家都上了一课”。

  除了给孩子讲安全,他的警务包还装着反诈手册和消防指南,走到哪就把“流动小课堂”开到哪:在居民活动区,他结合近期诈骗案例当“反诈讲师”;在超市,他一边帮居民注册防骗小程序,一边唠“扫码防骗”窍门;路过商铺,他会仔细检查门窗和灭火器,反复叮嘱店员“过节人多,消防设备不能出岔子”。

  面对不配合的居民,刘辉从不气馁。“这次说不通,就下次再找机会,入户的时候再慢慢讲。”他的坚持,让越来越多居民绷紧了“安全弦”。

  从民情到治安事事上心

  社区里的商铺、小区、超市,都是他的“巡查战场”。从清晨到暮色漫城,他要么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街巷,要么步行挨家排查隐患,“自行车方便,还能随时停下来跟群众聊聊”。一天下来,步数早已过万,可他总说:“当天的事得当天做完,不能过夜。”

  18年社区工作,刘辉解决的民生事不计其数,每一件都记在群众心里。辖区一位居民的儿子因智力略有问题,拿着家里10万元现金外出买车。家长急得团团转,拨通了刘辉的电话。他立刻联系副所长查询踪迹,发现孩子在秀川二手车市场后,又协调秀川派出所民警到场。短短一两个小时,就帮家长找回了孩子和巨款,“看到家长松了口气,我就觉得值了”。

  更惊险的一次,一名成年女子因与父母吵架情绪激动,手持菜刀对峙。刘辉带着保安赶到现场,用随身的公文包巧妙遮挡,慢慢安抚女子情绪,最终化解危机。“当时没想怕不怕,就想着不能让她受伤,也不能伤了别人。”

  结束了一天的调解琐事,刘辉又拿起单警装备,准时踏上辖区的巡查路。从老旧小区的楼道到街边的商铺,他脚步轻快却仔细,时不时停下来和晚归的居民打个招呼。他用真心回应群众的每一次求助,就像一盏灯,照亮了社区的平安路,也暖了百姓的心。就像老百姓说得那样,“我们社区有位白衬衣民警,他不是官,是咱们街坊的‘贴心人’。”

  本报首席记者 苏晓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