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妇女节,一起为“她”的梦想加油
原标题:这个妇女节,一起为“她”的梦想加油
阎文军
蒋雪梅
何娟
马海霞
张学玲
陈江慧
赵千会
千万个她,放飞了千万个希望和梦想。今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记者走近各行各业的“她”,见证“她”梦想,致敬“她”力量。
麻醉医生阎文军:
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者”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患者术中的“幕后英雄”;病人对他们的印象是“准备睡觉咯!睡醒了吗”;在手术室里,他们是手术室里的“120”,他们就是麻醉医生。
今年是甘肃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阎文军成为麻醉医生的第26个年头,谈及成为麻醉医生的初衷,阎文军坦言:“我最初在甘肃省人民医院ICU工作,1998年8月进入甘肃省人民医院麻醉科。刚开始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但我觉得,干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既然成为了麻醉医生,那就在这个领域深入钻研,渐渐地我爱上了麻醉学科。”从住院医生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几十年来,阎文军凭借精湛医术和丰富经验,平均每年护佑1万多例患者“手术周全”。
“俗话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麻醉医生绝不是打一针就没事了。”阎文军说,“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的生命完全交到我们手里,我们要守在手术台边,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血压、尿量、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并随时调整麻药剂量,直到手术结束。整个手术室滴滴滴的声音在其他医生耳朵里听着都差不多,但是在我们麻醉医生的耳朵里,不用看屏幕,就能够听出来这个病人的情况。手术期间,如果病人发生意外,需要抢救,主导的人是麻醉医生。一旦观察到数值发生变化,我们会第一时间判断原因,并迅速开展抢救。”
“如今,麻醉也向着精准化、舒适化、可视化发展。”谈及梦想,阎文军说,她希望用自己的技术和医者担当,让病人得到无痛诊疗,在睡一觉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检查和治疗,使他们免于苦痛折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许沛洁 文/图
裁缝赵千会:
入行四十年缝补好每一件衣服
赵千会的“小赵裁缝店”开在建兰路街道吴家园社区,铺面不大,但生意很好。3月6日,记者见到赵千会时,她正在店里忙碌着。裁剪、缝纫、熨烫,她和客人聊天的同时,手下一刻不停。
赵千会今年60岁,自1987从技校缝纫专业毕业至今,已在裁缝行内干了近40年。刚毕业时,赵千会在文化宫附近摆了个小摊,那里聚集了很多裁缝、布料商,她说那时选择裁缝做衣服的人多,生意很红火。2004年,赵千会在建兰路街道开了这家“小赵裁缝店”。
赵千会是个勤快人,每天早上8时30分就到店里,一整天除了吃饭、午休,大部分时间都在店里忙活,有时晚上九十点才下班。
虽然已经60岁,但赵千会的手艺却没有因为上了年纪而打折扣,活儿做得又快又好,因此深受周围群众的喜爱。“我的手感不错、眼力也还可以,我觉得还能再干几年。”赵千会说,忙碌了大半辈子,是裁缝店的收入撑起了她家的日常开销。她的梦想很简单,用自己的双手让全家人吃饱穿暖,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亮 文/图
青年大学生陈江慧:
在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
空闲时候,西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陈江慧便会泡在图书馆,或翻阅专业书籍,或构思剧本故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她告诉记者,她有个编剧梦。
“我小时候就梦想成为太空人。长大后慢慢发现,这更像是一个幻想。”20岁的陈江慧热情大方地与记者分享自己儿时的梦想,“我想当太空人,我也爱看科幻小说。所以,我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另一种方式来实现儿时的梦想。”在进入大学时,陈江慧选择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下定决心成长为一名优秀编剧,创作出高质量的太空人主题剧本。
为了实现“太空梦”,陈江慧选择从生活实践中获取创作灵感。为此,寒假期间陈江慧积极参加了甘肃省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入到兰州市春运“暖冬行动”中,到春运一线去,在实践活动中获取创作灵感和前进动力。“这次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我解锁了新的人生体验,我很激动。未来,我还会继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他人的生活服务,也为我自己的梦想加油助力。”陈江慧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梦圆 见习记者 颜维俊 文/图
中式面点师张学玲:
探索特色中式面点的更多可能
“新中式面点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这给了我很大鼓励。”3月5日下午,张学玲正在七里河区金果海港后厨面点间里忙碌着。
每天上午9时左右,张学玲会准时赶到后厨,10时安排领货、开档,根据订餐情况制作面点小吃,一直到下午2时左右收档、休息。下午4时30分,继续开始当天晚餐席的面点制作,一直忙到晚上9时下班。
“我从小就热爱烹饪,1999年正式拜师学习面点制作技艺,从此开始在这行摸爬滚打。”张学玲说。2003年出师后,张学玲先是在路边小店工作,随后进入一些较大的餐厅后厨,开始带领班组设计、制作各类面点。为了打开思路、精进技艺,张学玲不断学习各类西式面点制作方法。通过学习,张学玲融合中、西面点优势,一头扎进新中式面点制作学习中。“法式甜点以面包、蛋糕为主,而咱们中式面点则以酥皮式面点为主,各有特色、风味各异。”张学玲说,所谓的新中式面点,就是在发扬传统面点特色基础上,融入各类西式面点做法,以满足当下顾客需求。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做出更多更好吃的新式面点,为中式面点的创新做出贡献。”张学玲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亮 文/图
特教老师马海霞:
用爱点亮特殊儿童的心灵
前不久,在兰州市儿童福利院组织开展的妇女节主题活动中,马海霞一手捧着孩子们用心制作的花束,一手拿着2023年度兰州市“最美母亲”的荣誉证书。“今年妇女节收到了最让我感动的礼物,我要谢谢我的孩子们,鲜花和荣誉都是他们送给我的。”马海霞说着,笑容始终洋溢在脸上。
马海霞是兰州市儿童福利院特教老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8年时间。对她而言,特殊教育是一份充满挑战和爱的事业。在工作中,她要帮孩子擦口水、添衣服、换尿布,教孩子们吃饭、走路、上厕所……让这些孩子们从能生活自理,到逐渐学会读书、写字、打扫……他们的点滴改变都能让马海霞激动不已。马海霞说,这些孩子是迟开的花朵,需要倾注更多的爱。
一声“妈妈”,最让马海霞心疼。“他们开心的时候就会叫我‘妈妈’,听到他们纯真稚嫩的呼唤,我又欣慰又心疼。”马海霞边说边收拾着孩子们的玩具和衣物,“看到他们就会想到自己的孩子,就想给予他们更多的爱。”马海霞告诉记者,她的梦想就是希望用自己的爱点亮每一位孩子的心灵,让他们能够茁壮成长。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梦圆 见习记者 颜维俊 文/图
家事法官何娟:
巧断“家长里短”
“为什么离婚?有几个孩子?孩子多大了?听上去你们之间也没有特别大的矛盾,遇到问题咱们先协商解决……”3月5日,西固法院福利路法庭(家事法庭)上,法官何娟正在调解一起离婚案件。何娟说:“希望当事人在案结事了的同时,能够握手言和,这是我们每一位家事法官共同的职业追求。”
何娟是一名专门审理家事案件和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员额法官,从2016年至今已有8年时间。何娟坦言自己成长了不止一点点:“起初,遇见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我真的不太敢说话。现在,不论遇见多么激动的当事人,我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调解,试图从他们话语中找到切入点,寻到调解的平衡点。”
一个孩子,父母双方都想要,该判给谁?男方痛哭流涕坚决不离,女方坚决要离,该不该判离?因为患病被另一方遗弃,该怎么判决才显公平?兄弟为了继承财产反目成仇,该如何劝解?“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家事审判法官每天面对的就是这些‘难断’的家务事。件件‘难断’,件件责任重大,我们的一份判决决定一个孩子的成长方向,决定一个家庭会不会散,决定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能否维系。”何娟说。
自审理家事案件以来,何娟共受理家事案件1216件,每一起案件都是她为一个家庭撑起的“安全伞”。“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当法官,现在,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合格的法官。”何娟说,“人人都有梦想,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希望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去努力实现更大的梦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许沛洁 文/图
公交修理工蒋雪梅:
守护司乘人员平安出行
走进兰州公交集团有限公司维修保障分公司,在一个充满机油味的操作间里,一张堆满零部件的桌子前,蒋雪梅正专心致志修复手中的涡轮增压器。
蒋雪梅在公交行业17年,是兰州公交集团有限公司维修保障分公司一车间的修理工。她可以从公交车上数以千计的管线路和零部件中,迅速找到“病灶”。作为公司里唯一一名女修理工,蒋雪梅并不觉得自己有多特别,“我和其他同事一样,一心就想做好本职工作,不让任何一辆公交车‘带病’上路。”
受家庭影响,蒋雪梅从小就对机械十分感兴趣。正是对这份兴趣与喜爱的追求,长大后,蒋雪梅毅然决然选择了公交修理工这个职业。她始终认为,修理工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人。“提起修车,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活儿又脏又累,不适合女孩子。但对我而言,脏和累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工作以来,蒋雪梅在精进自己修理技术的同时,还积极改进和创新技术。在更换发动机缸套时蒋雪梅发现,传统的更换技术所需空间大,劳动强度大,会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因而,她独立设计并发明了一种二级压力缸套拉压装置,实现了不拆抬发动机更换缸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在我的梦想就是,在工作岗位上,利用自己的修理技术,让每一位驾驶员安全行驶,让每一位乘客舒适乘车、平安出行,我自己也会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蒋雪梅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梦圆 见习记者 颜维俊 文/图
- 2024-03-08海关“她力量”柔肩担重任
- 2024-03-08“地面女机长”不懈逐梦想
- 2024-03-08带着偏瘫妻子跑货车感动网友:政府伸援手 帮他渡难关
- 2024-03-08女乘客车站晕倒 轨道交通员工“公主抱”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