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公益人物

南关十字“时光显影师”讲述:照相冲印店23年的浮沉与坚守

2025-10-09 08:4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原标题:“从照相馆到全民摄影时代”系列报道之一南关十字“时光显影师”讲述:照相冲印店23年的浮沉与坚守

  兰州光达数码彩扩摄影中心创始人杨焕光

  曾经的荣耀

  曾获柯达“世界级品质”认证

  店员为顾客提供照片冲印服务

  ■编者按

  一张照片,方寸之间却承载着意义万千。从婴儿懵懂的满月照、阖家团圆的全家福到求学之路步入社会的证件照……一张张照片定格下普通人生命年轮的关键瞬间,也记录下时代发展的生动影像。

  曾几何时,照相馆是记录历史的“独角衙门”,也是人们记录生活的重要方式。如今,随着数码技术的浪潮席卷而来,手机镜头让摄影成为“随手拍”的日常,全民摄影时代扑面而来。

  在这翻天覆地的浪潮中,那些曾经承载过无数人生命印记的照相馆,经历了怎样的淬炼与重生?它们如何在影像唾手可得的时代,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为此,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让我们共同感受“从照相馆到全民摄影时代”的演变。

  在城关区南关十字人来人往的喧嚣中,兰州光达数码彩扩摄影中心坐落在街头一角,四周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这家照相馆如同定格的旧照片,在时光冲刷中坚守了整整23年。

  每天清晨,杨焕光都会打开店门,整理柜台,擦拭照相设备,墙面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照片和奖牌,记录下小店经历过的每一个“大事件”,宛如一部“微型影像史”。这家看似寻常的照相馆,曾经通过柯达“世界级品质”认证,获得“西北首家五星级柯达KEX连锁店”的殊荣,时任伊士曼柯达公司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邓凯达先生曾专程飞抵兰州,亲自为其揭牌。

  经历了传统影像行业的兴衰变迁,心怀着对行业的热爱和情怀,杨焕光在悉心经营小店的同时,拿起手中的照相机,走街串巷为城市留下一份珍贵的回忆。

  照相机曾经是“稀罕物”

  杨焕光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他的父亲是一名新闻记者,他对摄影的最初印象,来自父亲那台海鸥120相机。他告诉记者:“那时候相机比电视机还金贵,是绝对的稀罕物,小时候想摸一摸,得先把手洗干净。”

  照相机金贵,而照相更是件奢侈事。“那时候,大家整体收入比较低,拍张照片算是一个奢侈品。”杨焕光回忆道,上世纪70年代时,普通工人月薪仅三四十元,而一卷36张的柯达胶卷售价就要二三十元,“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够买两卷胶卷,拍一次照要下很大决心。”在家里耳濡目染下,杨焕光十多岁便跟着父亲在单位的暗房里学习冲洗照片,显影液的气味和红光下影像的缓慢浮现,成为他青春的记忆底色。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生活,也吹动影像行业的发展。1984年前后,随着柯达C-41彩色冲洗工艺普及,照片冲印业务开始走向市场,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开一家照相冲印店,依然是“巨资投入”。杨焕光指着一张老照片说:“上世纪90年代最便宜的进口彩扩设备也要二三十万,当时能建一栋家属楼了。”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世纪之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傻瓜”相机(全自动相机)开始兴起,摄影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外出旅游、家庭聚会总少不了拍几张照片留念,胶卷时代也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再加之国产彩扩设备面世,开店成本降到10万元左右,杨焕光敏锐地嗅到了巨大的商机,2001年3月8日,在兰百大楼西北角(现南关亚欧国际),他的第一家店——“兰州光达数码彩扩摄影中心”正式开张。

  冲印照片的黄金年代

  “光达”两个字,“光”是取自杨焕光的名字,而“达”则是柯达胶卷的意思。

  “‘柯达’就是胶卷的代名词,顾客们都认准了这个品牌。”在那个胶卷的黄金年代,杨焕光的光达数码开业即火爆,“一早上就能卖掉十几卷胶卷,一天要冲印一两千个胶卷、扩印四五千张照片。”

  店内提供拍摄、冲印、胶卷销售等业务,在店里工作了21年的杨喜丽回忆道,每天早上柜台里摆放着成堆的胶卷,等到晚上就销售一空。尤其“五一”“十一”假期前后,柜台前总是排着长队,送到照相馆冲印的胶卷堆积如山,“店员要通宵达旦地冲印胶卷。”

  光达数码的成功,不仅在于把握时运,更在于服务质量和理念的双重创新。在当时,杨焕光率先在兰州行业内引入开放式卖场、重印保证、6寸扩印、数码影像服务、皇家相纸等新观念、新服务,“顾客在我们店洗的照片有任何不满意都可以重新冲印。”凭着这一服务承诺,光达数码赢得了众多顾客的认可。

  杨焕光率先在兰州推出“室内自然光快速证件照”服务——拍完证件照,半小时立等可取。

  这在当时是颠覆性的。“拍一张证件照,顾客等三天是常事。”杨焕光介绍,凭借巨大的冲印量,光达数码可以支撑起随时冲洗的即时服务,迅速赢得口碑。光达数码迅速扩张,在西单商场、广场北口华联商场、兰州体育馆等区域开设了分店。

  2003年,荣耀达到顶峰。兰州光达数码彩扩摄影中心通过柯达“世界级品质”认证,成为西北首家五星级柯达KEX连锁店。时任伊士曼柯达公司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邓凯达先生专程飞抵兰州,亲自为光达揭牌。那一刻,是传统胶片冲印行业辉煌的顶点。

  数码浪潮冲击胶卷时代

  巅峰之下,暗流早已涌动。2003年,杨焕光就敏锐感知到影像行业数码浪潮的迫近。2004年,他力排众议,斥资百万元引进了当时先进的诺日士3021SU激光数码冲印设备,率先踏入数码冲印领域。

  然而,这场变革的迅猛远超预期。“影像数码时代带来了爆炸式发展,速度太快了!”杨焕光如此形容。数码影像技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照相馆、彩扩店,不仅源于设备的更新迭代,更根本的是影像分享方式的革命性变革。“能拍照的手机出现了,随着QQ、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兴起,大家拍完照直接上传QQ空间、朋友圈分享,传播功能完成了,对实体照片的需求断崖式下跌。”杨焕光说。

  2012年1月19日,摄影巨头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个拥有131年历史的公司,终于在数码革命的浪潮中轰然倒塌。

  传统影像行业的余晖,正悄然隐入时代的暮色。那些身处这片“余晖”中的从业者比任何人都更清晰地感知到这变迁的“凉热”。“生意最差的一年,只冲了2000个胶卷。”杨焕光不免感叹,“现在每个人手机里存着上万张照片,却很少拿出两三张来照相馆冲印。”

  曾经几十元一卷的胶卷服务,如今因工艺复杂、需求稀缺,身价陡增,“连冲带洗”价格已飙至200多元,彻底沦为小众的“情怀消费”。2018年,带着无限唏嘘,光达数码正式暂停了胶卷冲洗业务。而那台曾代表未来、耗资百万的诺日士数码冲印设备,在2024年被当作废铁处理,仅售得1000元。

  为城市变迁按下“保存键”

  影像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光达数码开始艰难转型。他们将服务聚焦于仍有刚性需求的领域,尤其是证件照和企业用户合影。

  利用毗邻兰州城关区政务大厅的优势,光达数码开发了一套快速证件照系统,从灯光角度、拍摄姿势、背景位置,都被纳入标准化流程,效率高得惊人,“企业拍摄百人大合影,从组织到完成,最快15分钟就能搞定。”杨焕光说。在城关区政务大厅结婚登记处,光达数码凭借“拍照立等可取”的金字招牌,高峰期一天能从容应对两三百对新人,将效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存资本。

  站在2025年的南关十字,杨焕光望向店外川流不息的人群。智能手机的镜头无处不在,人人都是摄影师。如今,他将工作重心转向摄影创作与影像文化传承,今年5月,他参与了由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举办的《86+甘肃美丽乡村影像创作计划——基于影像人类学的乡村文化样本田野调查与档案构建》,聚焦于记录兰州城市变迁中消逝的村落与记忆,用镜头为这座城市抢拍一份珍贵的“影像回忆录”。

  阿干镇煤矿区、皋兰什川古梨园、雁滩高滩村……镜头下,那些带着生活气息和集体记忆的画面被定格保存下来,“时代跑得太快了,很多承载着兰州人共同记忆的角落,说没就没了。”杨焕光感慨道,曾经的田野被高楼覆盖,熟悉的街坊邻居四散搬迁,“这些照片,现在可能看起来普通,但十年、二十年后,可能就是兰州人寻找根脉的唯一凭证。”

  本报记者 任泽昕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