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公益频道 >> 公益人物

兰州市总工会“金秋助学”行动护航学子逐梦之路

2025-09-17 08:02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原标题:市总工会“金秋助学”行动护航学子逐梦之路

  西固区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现场

  九月的金城,瓜果飘香,又是一年开学季。对于兰州市245名困难职工家庭来说,这个夏天不仅有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喜悦,更有“娘家人”送来的温暖助力——兰州市总工会联动多方力量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用114.5万元助学金、245份贴心关怀,为这些踏上求学路的学子,铺就了一条更平坦的逐梦之路。

  从精准滴灌到全程护航:

  市级统筹织密保障网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在高兴的同时,我盯着学费数字直发慌。”城关区雁园街道职工宋莹说。宋莹的儿子考上了哈尔滨理工大学,一年近万元的学费住宿费,对仅靠丈夫打零工、自己还患有慢性疾病的宋莹来说,无疑是笔“天文数字”。直到社区工会网格员上门发放“金秋助学”通知,她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交申请,成功获批后终于吃下了“定心丸”。

  这份“定心丸”的背后,是兰州市总工会严格的“四步审核法”:个人申请、基层核实、工会审核、名单公示,环环相扣不留漏洞。“我们既要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家庭不被遗漏,更要杜绝人情助学。”市总工会负责人介绍,今年活动明确划定6类不得申请情形,包括家庭成员拥有2套以上住宅、注册企业等,并通过全国工会帮扶系统比对,杜绝重复资助。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准摸排,最终120名困难职工子女被纳入资助范围,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助学金,像一场及时雨,解了这些家庭的燃眉之急。

  如今,宋莹的儿子已前往大学报到。“孩子打电话说,您别愁学费了,我在大学一定好好学,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宋莹的话里满是欣慰。这份欣慰,源于制度设计的温度——当“精准”成为关键词,困难职工的每一份困境都被认真看见,每一份希望都被郑重托举。

  从助学之举到成长对话:

  县区联动传递温情力量

  如果说市级统筹是“规定动作”的扎实落地,那么县区工会的创新实践则是“自选动作”的温暖延伸。近日,在七里河区总工会的会议室里,7名受助学子与家长的笑容比窗外的阳光更灿烂。“考上大学是人生新起点,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七里河区总工会负责人的叮嘱,让单亲家庭的小李红了眼眶——父亲是社区保洁员,收入微薄。她攥着刚拿到的5000元助学金,转头对父亲说:“爸,周末我可以去做兼职,减轻您的负担。”话音未落,七里河区总工会工作人员便补充:“后续有困难随时找工会,我们一直都在。”

  这样的成长对话,在兰州各区县持续上演。安宁区总工会不仅发放3.5万元助学金,还精心准备了《致受助学生的一封信》,安宁区总工会主席童军立说:“助学不是简单地给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社会始终有关心他们的人。”西固区的金秋助学活动现场,9名学子收到的不只是助学金,还有笔记本和钢笔——“用这支笔写下青春故事,也写下对未来的期待。”朴素的话语,饱含着西固区总工会对学子最真挚的期许。

  仪式感的背后,是对育人本质的坚守。当一张张助学金发放单变成一次次成长叮嘱,当受助变成励志,工会的关怀便超越了物质层面,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感恩与奋斗的种子。

  从单方帮扶到多方共担:

  政企携手拓展助学维度

  近日,在城关区格林小镇东区97影城放映厅里,50名受助学子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南京照相馆》后,眼泪与银幕上的家国情怀交织在一起。这是兰州市总工会与天庆集团联合举办的“送天庆助学情·圆莘莘学子梦”活动现场。

  观影后,天庆集团为每名学子发放5000元助学金,合计25万元。“这份帮助不仅是钱,更让我们明白个人梦想要与国家发展相连。”受助学子李昊的话,道出了活动更深层的意义。

  这场观影+助学的创新实践,正是兰州工会联动社会力量的生动注脚。自2007年起,兰州市总工会与天庆集团已携手走过18年,累计发放助学金560余万元,帮助1700余人次困难学子跨越经济难关。“我们每年提前对接工会,精准掌握困难家庭需求。”天庆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的参与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更是因为看到孩子们走出困境的样子,我们比自己成功更高兴。”

  政企联动的涟漪效应持续扩散。顺丰兰州公司工会为4名“丰二代”颁发奖学金,为7名困难员工家庭送去3万元帮扶款。当企业将员工关怀延伸至子女成长,当社会责任与个人命运同频共振,助学的力量便从输血转向造血,为更多家庭注入希望。

  数据里的民生温度:

  245张笑脸背后的初心印证

  在兰州市总工会,翻开2025年兰州市“金秋助学”台账,一组数据格外温暖:全市共资助245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救助金114.5万元,受助学子考入西安交通大学、陆军兵种大学等重点高校。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多方力量的汇聚——市总工会直接资助120人共60万元,中央财政配套资助75人共29.5万元,天庆集团等企业自筹资助50人共25万元。

  从2007年至今,“金秋助学”已走过18个年头,成为兰州工会的“金字招牌”。正如兰州市总工会负责人所说:“我们不仅要做困难学子的引路人,更要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守护人。”今后,工会计划扩大助学覆盖面,不仅关注走进大学,更将延伸至顺利毕业,让“娘家人”的温暖伴随学子整个求学周期。

  如今,李昊等245名学子已踏上征程,进入大学的校门。他们的身上,除了录取通知书,还有一份来自工会与爱心企业的“温暖约定”——这份约定,是困境中的托举,是成长时的陪伴,更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金秋的风里,这些年轻的身影正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奔跑,而身后的温暖力量,将永远为他们点亮前行的灯。

  (注:文中受助家长、学子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

  助学接力背后的温情担当

  在步入象牙塔的喜悦中,245张录取通知书背后,是114.5万元助学金织就的保障网,更是一场跨越市、县、企业的温暖接力。

  没有大水漫灌的粗放,市级“四步审核法”精准筛选,让每一分钱都落在急需处;不只是发钱了事,县区工会的一句叮嘱、一本笔记本,把帮扶变成了成长对话;政企携手18年,从助学金到爱国主义教育,让温暖有了更厚的分量。

  18年“金秋助学”,早已不是简单的资助,而是用制度温度托举希望,用真情实感种下感恩。如今学子们带着这份温暖启程,而“娘家人”的守护仍在延续——这份民生答卷,写满了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笃信,更写满了这座城市的柔软与担当。

  本报记者 赵万山 实习生 陈嘉睿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